流言是如何杀人的?
原创,文责自负
《红楼梦》,大观园。
省亲别苑,藏在深闺里的皇家禁地。
元妃省亲之后将大观园御赐给贾府姐妹入住,命贾宝玉一道进去读书。大观园的风花雪月,良辰美景,宝玉“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下心”,真情真景略作《四季夜即事》。
“墙里秋千墙外道”。
大观园里的深闺夜景化成贾宝玉的秾诗艳赋,引得京城一等势利人,抄录出来各处传颂,一些轻浮子弟遐想万千,竟有人寻诗觅字,倩画求题的,一时风头无两,宝玉亦发得了意。
“一晌贪欢”四季流转,贾宝玉在大观园的春夏秋冬可谓是“天上人间”,成为轻浮子弟争相传唱的风流人物。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墙之内的大观园,养在深闺里的候门“群芳”,争奇斗艳,过着诗词歌赋、戏文听曲的富贵生活,殊不知,墙里墙外,无数窥视的眼睛在暗地里上下打量着“大观园”。
陡然出现了“春宫图”,大观园的风花雪月蒙上了“不知廉耻”的疑云,暗访变成明火执仗的抄检,一夜之间,大观园仿佛变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
随即而来的就是流言蜚语。第七十四回里原文写到: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头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娇娇,大不成个体统。”
平日里“要寻她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王善保家的以流言将大观园送入万劫不复之地。
流言是如何杀人的?
“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王善保家的显然是这段往事的旁观者,美貌与受宠从来都是侯门贵族后宫佳丽生存的“武器”,深谙世事的半老妇人清楚地知道这位当家主母的软肋,王善保家的口里“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 流言诋毁的是晴雯,揭开的却是王夫人昔日那段难于人言的不得宠,王夫人口里“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质问的是不是晴雯,读者看到的这分明是说凭借模样受宠,在贾府里立得一席之地的赵姨娘。
流言分明是利用王夫人与赵姨娘昔日的恩怨情仇 来极其挑唆之事!
“长在深闺人不知”
素来与其并无交集的晴雯成了王善保家的众矢之的, “又勾往事”,王夫人当年的美貌不第,成了压垮晴雯的最后一根稻草。
晴雯果然因此被撵身亡!
大观园也迅速地坠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流言之下的大肆抄检,迎春的紫菱洲成了大观园“藏污纳垢”的地方,奶妈聚众赌博,奴仆们明目张胆地偷窃挟主,贴身丫鬟思棋,私相传授在小姐的房里私藏外物……
王善保家的极其挑唆之能事的回旋镖,最终却落到外孙女思棋的身上,思棋被撵出大观园,最终撞墙而亡。
深闺之中的皇家禁地大观园,一时间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是非之地,薛宝钗不辞而别。
迎春被火速嫁人!
大观园里的流言,似乎却并没有就此而停止,风言风语早已流传到了“墙外”……
贾府二小姐,迎春沦为“流言”作践的对象。
当听到迎春殁了的消息,王夫人流下眼泪的那一刻,她是否会意识到这一切的悲剧,都源于她那场“触动往事”,从家里发起自杀自灭抄检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