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就像爱生命》:想把我唱给你听
最近又开始看旧书了,朋友说我这是“初老症”的表现,但是我心安理得地用海莲(《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女作家)的话来安慰自己“我想象不出有人会不看旧书”。
我清楚地记得我是如何拥有这一本《爱你就像爱生命》的,那是2010年的圣诞节,我给了自己一个礼物——一箱书——里面有这本。你相信吗?哈哈其实我不不太确定。总之,在初次阅读之后,这本书在书架上蒙尘已久,直到前几天我把它拽出来。
我得承认,在前几年,我的确是不喜欢看旧书的。我有一个庸俗的爱书人的一个普遍的毛病——贪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是这样的:每当回首往事,我总是记忆模糊,不清楚自己究竟看过哪些书
还记得以一种疯狂的速度看完《呼啸山庄》《白鲸》《金银岛》等书的时刻,那是小学六年级。那时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我的一个亲戚家有一个巨大的书架,上面有无数本(小孩子的眼里)世界名著,然后我就以一本接一本的速度借阅。后来我把这个战绩炫耀给数学老师,她没说话。后来,小学毕业升了初中,我的数学成绩就一直很烂,不知道是不是她的诅咒。
总之,在漫长的学生时代,我的阅读理想是“多”,而在知识经济的现在,更让我有一种焦虑。学生时代的书单是通过行走在图书馆中得来的,是通过阅读一本书找到另一本书的。就像杨绛先生说的,读书是一场冒险,从一本书中可以发现另一本书。而现在,随便打开一个公号,就有人推荐书单。
但也就是这一点,倒让我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让我想去回溯从前日子里看的一些书。不是终于听到了数学老师的潜台词“看书在精不在多”,而是突然发现,即使是这样乱翻书吧,也还是看到了不少好风景的,相比较现世一些煞风景的存在,倒还是从前的景色好呢。
我承认,当年看《爱你就像爱生命》是抱有猎奇心态的。但是,谁会不好奇呢?
之前看《天才的编辑》,深为天才编辑麦克斯不值,只因其妻不是他的知音,甚至还为麦克斯的生活带来了痛苦。小说《斯通纳 》里斯通纳的妻子也是那样的不可理喻,正是他所爱的人给他带来了一生中最深重的灾难。更可悲的是,她们都深知自己不是丈夫的知音,但终生都在假装自己不在乎,结果只能是更深的悲剧。
王小波和李银河则完全相反。
那句著名的话:“我和你就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让人联想到两个天真的孩子在山中捡糖果。没有人相信山里会有糖果,但是他们不亦乐乎,直到最后人们才明白,他们只是想躲避世间的纷扰,去探讨彼此内心深处的秘密。这秘密一生都不会看完,直到死神来临。
但他们又是入世的。身为社会学家的李银河的很多社会调查,都是夫妻二人共同完成的,甚至二人还共同著书立说(《他们的世界》)。没有人能够将他们从山中拉出来,除非是为了探险,他们的生活就是一场探险。
王李二人反复称赞对方:你有一个多么美的灵魂啊。
他们是真正自由的人。
生活的一地鸡毛当然也有。比如,李银河的母亲最开始是不看好王小波的,比如王小波初识李银河的时候只是一个工人。但是当李银河听说,在插队的时候,王小波经常半夜起来,用蓝色钢笔在镜子上写诗,写了擦,擦了写,最后剩下一片蓝色,什么也看不清——她知道,她爱上的是一个诗人。
诗人写起情书来,可以融化最深的冰。
诗人遇到的是“最讨厌世俗”的李银河。
诗人说“我从童年继承下来的东西只有一件,就是对平庸生活的狂怒,一种不甘没落的决心。”
诗人把信写在五线谱上,他们的爱情成为一支唱不完的歌,至今余音不绝。
那天,在随意翻这本书,突然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王小波和李银河,名字中都有水,一个是人间细流,一个是天上银河,正是相得益彰,不知是上天的安排,还是说仅仅是凑巧。有时候,碰到太过奇妙和美好的事情,我宁愿去迷信。
在很多时刻,在慢慢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会忘记这是一本情书集,这分明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在寻找依靠的过程。王小波多少次在信尾写“李银河快回来了啊!”,李银河又多少次写“可你不在”,是因为纵使身边千万人,始终不及你好吧。浅薄的谈话可以有很多种,但灵魂的交流只能是你,只会是你。
“世上的好人不少,不过你是最重要的一个。”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日更 Day 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