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到现实,只有一段woop的距离
昨天说道要面对现实。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想的多行动的少,或者说计划的多,做的少。
年前的时候,在得到买了两个课程,就买的那几天坚持看了几篇,之后再也没有打开过。还有计划好的,春节的时候在家好好锻炼锻炼,提升一下身体素质,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了。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以前我以为是自己的意志力不够,没有办法坚持,现在明白,这些看起来很励志的计划,只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
因为,虽然我没有完成指定的计划,但却做了别的事,新买的专栏没有打开过,然而有些专栏却被反复打开,像《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一直在看。
但是回过头来看,我却会为那些没有完成的计划感到惭愧和自责,问题就在于,这个惭愧的情绪,它究竟对不对?还是自己给自己找的麻烦?换句话说,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在事前就能筛选出,哪些计划可行,哪些计划只是为了缓解焦虑增加的负担?
一、WOOP思维
别说,还真有人专门研究过,方法就是通过问一些问题,来让我们区分梦想和现实,以及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说白了就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提升自己持续行动的可能性。
这个方法就是WOOP,它意思是:
W ——Wish,就是愿望的意思。就是说你想要干什么?
O——Outcome,把结果具体化。
O——Obstacle,这就是面对现实的一步,设想或者分析出可能遇到的障碍
P——Plan,制定计划,解决各种障碍。
用一个句式总结就是:如果遇到……障碍,就……做;如果……就……
比如,如果你看完这些书,就会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打算怎么解决,具体的计划是什么?
二、2个作用
我感觉这个WOOP方法有两个作用。第一,如果你下决心要做某件事,就一定要走一遍这个流程,它会让你持续的坚持下去,避免半途而废;第二,如果你制定了很多的计划,也要走一遍这个流程,它会帮助你筛选出那些计划是值得做,那些计划只是为了缓解焦虑。
三、意义
这个WOOP方法有点类似于赋予事情意义。
在开始写作之前,虽然不知道woop方法,但是我知道另外一个策略: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件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意义。
这个策略来自于《财富》专栏,这个策略和woop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甚至觉得,李笑来的策略就是来自于woop方法的延伸,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用是谁的。
比如在开始做事之前,先思考,如果没有这项技能,会有什么样的事根本做不了,根本没机会?
进而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失去什么样的机会?
如果我最终竟然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样的?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惨?
这不就是“如果遇到……障碍,就……做,如果……就……”句型吗?
四、行
当我们想明白做这件事的意义的时候,是根本不用考虑坚持,而是升级为根本停不下来,谁不让做跟谁急。其实,不但要想明白做这件事的意义,还要把它写下来,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
之所以对这个感触特别深,是因为我的写作采用的就是这个策略,时间越久,越觉得最初赋予的意义越有意义。
梦想到现实,其实只有一段意义的距离。一起来试试吧,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