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一家清华、北大、复旦齐聚:努力没有用,会不会读书看遗传
大家好,我是会讲故事的余漫。
之前那位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的成绩出来之后,我就写了一篇文章《总分730创广西高考纪录的南宁考生,他的学习秘籍是这个》,专门来讲想要孩子读书好,先要把学习习惯培养起来这件事情。但通篇讲来讲去,讲的都是做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计划,只字未提家长的事。
某人估计是看到我的文章了,突然给我甩来一张截图,表示:人家杨晨煜确实挺牛逼的,语文14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理综290分,总分730分的高分,而且还从不上实习班,但请看看人家的基因——爸爸是清华硕士毕业,妈妈是上海交大博士毕业,爷爷是清华,奶奶是复旦,外婆是北大。
“会读书这种事情,光努力是没有用的,主要是看遗传。天生就是学霸基因,普通人还怎么比?”
我当时整个人是这样的:“……”
一、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千万不要怪孩子不努力,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朋友K的这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有的时候孩子会不会读书,不是孩子不努力,也要看遗传。但是这种遗传,并不是说智商高的父母就一定会生出高智商,会读书的孩子,而低智商生出来的孩子就一定不会读书。
我个人认为,这种遗传应该是广义上的遗传,指的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什么样子,他的孩子就是什么样子。
父母会不会读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就只有那么几所学校,不可能所有人都跑去读这么几所学校,但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所体现来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对某一件事情的具体态度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
相信在杨晨煜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受益于他的父母;而他的父母能够考上心仪的学校,得益于他们的父母;而在最初的最初,把自己的孩子从上北大、清华、复旦的长辈,他们也是从这些学校出来的吗?事实上,很多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不一定都拥有着很高的学历,但他们绝对拥有一样东西——好的学习习惯,向上的生活态度,愿意为之付出的行动力与自控能力。
也有夫妻是双博士,但自己的孩子就是不会读书的父母,难道他们不着急吗?急,完全想不明白,自己夫妻二人皆博士出身,怎么自己的孩子智商那么低,学习成绩总是那么不理想?
1、学习习惯没有养好;
2、没有找到合适于孩子的学习方法;
3、学习的目标是父母的,而不是孩子的;
4、做为家长,并没有正确掌控成为学霸的钥匙;
不要以为自己的学历很高,孩子就一定是学霸。有的时候,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学霸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还跟四周的环境,与跟什么人比有关。父母那一代的学习竞争力,与孩子这一代的学习压力完全是两种不的状态,适用于父母那一套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孩子。
自己不会读书的父母,没办法指导自己的孩子,只能让孩子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有的孩子摸着就摸到了钥匙,有的孩子摸了半天也没有摸到,稀里糊涂的就把时间耗费掉了;有的父母感觉自己会读书,想直接把这把读书的钥匙给自己的孩子,却从来没有想过——或许你给的钥匙根本打不开孩子的这扇门,不适用。
不管是会读书的父母,还是不会读书的父母,其实最应该教孩子的是如何找到这把学习的钥匙,而不是直接把钥匙给他。让孩子学会自己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比直接给他答案更重要。
二、弱智妈妈昆塔尼拉所带来的令人震惊的故事,孩子读书好不好,有时候就是遗传的
我想说的这种遗传,可能跟大家想的有些不太一样。我曾经看到过的一个非常震撼的故事,它自于一位弱智母亲,而且还是一位因为智力测试没过关,被学校判定“弱智”,从而被退学的母亲,她的名字叫昆塔尼拉。
当然了,她当年读书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姑娘,本来想要好好读书,结果智力测试有问题,根本不适合读书,怎么办呢?
我想她的做法跟现在很多父母一样:“既然我不会读书,那就让我的孩子读吧。”
昆塔尼拉也是一样,她也是这样想的,既然我不会读书,那就让我的孩子读吧。因此,在她结婚生子之后,她就直接跟自己的孩子说:孩子,妈妈我弱智,这辈子就废了,你们要努力读书,不要像妈妈这样。
孩子自然听话,答应得好好的,去学校读书了。可问题是,弱智这种由基因决定的东西,它是会遗传的。
表示才到学校没有几天,孩子就被学校退学了,原因也是这个——弱智。
当这两个字再次敲上她的心头时,这位弱智妈妈嚎啕大哭。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是个弱智,她的孩子居然也是一个弱智,根本不是读书的料。怎么办?我想很多人看到这里,大概会觉得:既然是弱智,那还读什么书呀?干脆回家学一门手艺,混口饭吃。
可是昆塔尼拉不甘心,她觉得凭什么弱智就不能读书?她的做法可能跟大多数只知道逼着孩子读书,不好好读就抽棍子揍人,而自己不是打麻将,就是拿着手机看小视频的父母不同,她的决定是——我要好好读书,我要给我的孩子做一个榜样,让我的孩子知道,弱智也是可以读书的。她能够做到的事情,她的孩子也能够做到。
事实上,她确实做到了。这位弱智妈妈昆塔尼拉3年拿下理学学士学们,又拿下文学硕士,继而读博,获得美国教育委员会会员资格,之后成为豪斯登大学的教务长助理,再到全美司法顾问委员会研究所工作,专职给总统做教育咨询。
这一次,别人再说她弱智的时候,她完全可以说:不好意思,我就是一个弱智,脑子不够用,所以我只能在大学里教书、搞科研,再然后呢就是给总统提供点咨询什么的。
可是你连大学的校门都进不去,更不要说当老板,给总结提供咨询,岂不是连一个弱智都不如?连一个弱智都不如,你还好意思嘲笑她吗?
我想,我们大部分父母,大概真的是不如这位弱智妈妈吧。能够在大学里教书的,不一定是学霸,但科研这种东西,不应该是高智商人群玩的东西吗?可这位弱智妈妈做到了。
妈妈的榜样力量是强大的,即使同样是弱智,所以她的大儿子马里欧大学毕业后成为内科医生,弱智二儿子维克多大学毕业成为律师;女儿玛莎入读大学法律专业。
你看,这就是遗传的力量。他们在继承了妈妈的“弱智”的同时,也继承了妈妈那颗向上的心,付出一切去拼搏,完全不肯服输的勇气。而在这个拼搏的过程中,明确的目标,超强的自制力,再加上持久的行动力,让一切变成了可能。
三、孩子会不会读书,其实是父母遗传的
我一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什么样子,那么他们的孩子就有可能会变成那个样子。其实朋友K对这个大概体会是最深的,当年他读书的时候,其实成绩也算不上好,毕竟父母本身没有太高的学历,又是双职工家庭,双方都忙着工作,根本没有时间顾他。
他大概唯一的优势就是:他妈妈特别在意他读书这件事情。
即使当初他成绩不好,父亲动过让他中学辍学,直接出来打工的念头。可是他妈直接放话:大不了日子不过了,我也要供孩子读书。
他妈并没有逼着他一定要考多少分,班级上排多少名,但一定要“升学”。不管读什么学校,一定要升学,继续往上深造。那个时候,他的成绩真的不行,相较于跟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他属于中不溜丢那种,称不上太好,也不至于连普高也考不上,没书可读。
是的,没错。他当年参加高考,连大学本科都没考上,后来读的大专,然后再专升本,拿到的大学本科学历。但回过去头看,当时跟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中,有两个成绩特别优异的,其中一个是女孩子,暂时叫她小琴;一个是男孩子,暂时叫他小华。
小琴的成绩真的非常优秀,班级排名前三那种,全年级排名也是也是前十。可她有一个在外打工的父亲,长年不在家,有一个长年打麻将的母亲,家里长年摆着麻将桌。说得夸张一点,小琴可以说是在麻将中做家庭作业,饿了她妈就直接从麻将桌上抽几张票子,让她去隔壁的小卖部买点吃的,将就着一顿。
她妈的想法就是:你一个女孩子,那么努力读书做什么?反正以后要嫁人,是别人家的。
果然,后来高考失利,考得不是特别理想,但也能够上一所不错的大专,但她爸妈不愿意出钱,让她呆在家里玩,或者出去打工。
另一个就是小华的故事,小华的成绩没有小琴好,但他高考不错,考上了一所大学本科。可问题是,小华家是他爸做主,他爸觉得读书出来也是打工,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有他高,直接没送他读,带着他做生意去了。
几年以后,当我的这位朋友K进入企业,虽然还没有做到高层,但养家糊口也够了。他娶了一个大学本科毕业,同样有工作的老婆,两个人在大城市定居,买房买车生孩子,还把年迈的公公婆婆接过去一起生活,平凡而温馨。
再回过头去看另外两个人,距离就这样慢慢拉开了。小琴因为没有学历,又没有正经工作,虽然人长得漂亮,但找的老公同样没有学历,也没有正经工作,生活不如意,没多久就离了。小华依旧还在做着小本生意,谈了两任女朋友,对方不是嫌弃他学历低,就是工作不稳定,最后都没成。
我不能说朋友K和他的朋友的故事就是绝对的,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一件事情——孩子会不会读书,真的要看父母。即使孩子的成绩再好,而父母不愿意提供这样的环境,总在拖孩子后腿,最后也很难成才。相反,即使有时候孩子成绩不太理想,但父母十分重视,只要通过努力与坚持,孩子究终会读出来书。
即使不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但表示,只要上了大学本科,那就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4%了。不相信?
据我国教育部数据统计,到2018年,全国大学生有2000多万,应届大学生近800万,全国大学文凭的1.9593亿,仅占全国人口的4.23%,专科3.93%,高中18.92%,中学61.3%,小学105.66%。
总之,不管怎么样,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擅长读书,请家长不要着急,多从自己身上寻找一下原因——既然遗传如此,就不要勉强孩子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了。不管孩子读到什么程度,只要他愿意去读,那就以鼓励的姿态让他走下去好了,未来或许他会给你一个惊喜——再糟糕,也不能比不会读书的遗传更糟糕了。
最后,那种嫌读书花钱,不愿意送孩子读书,尤其是送女孩子读书的父母,这里就不吐槽了,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