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笑薇读书营首页投稿

暖风熏醉了心,真相打了脸,书籍为我“打鸡血”

2021-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格子退休了

这周的阅读书目是《奇特的一生》,说句实话,并没有引起我过大的心里涟漪,对于柳比歇夫,对于“时间统计法”,我的敬佩之心远大于效仿之心。

我想是因为我害怕失败,不敢尝试,不敢迈出第一步,起步容易行路难,尽管榜样就在身边,办法就在眼前,却迟迟没有行动,只有效仿。我昨天的分享《这本书,我不敢轻言“见贤思齐”》就是当时的真实心理。

今天,再读《奇特的一生》,被一句话打了脸: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我不敢轻言“见贤思齐”的真正深层原因是:没有远大目标。

这才是真相!

回想退休以来,生活安逸,岁月静好,慢慢地丢掉了曾经的热情,渐渐进入佛系心态,尤其是入春以来,疫情之后,心情大好,四处游玩,欣赏着山外的青山和楼外的楼,暖风早已将我熏醉。

我,一位退休人,还有没有远大的目标?

突然自问自己这个问题,呆住了,心里空落落的,居然没有答案;同时,也被吓住了,曾经职场的弄潮儿,真的要心甘情愿地继续把“杭州作汴州”吗?要继续掩耳盗铃,告诉自己不敢“见贤思齐”的原因是害怕失败吗?

我还可以有远大目标吗?我的目标在哪里?

随意翻看着《北京青年报》,一条信息如磁石般吸住了我:“91岁“硬核奶奶”郑小瑛再登台。”

4月16日晚,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在国家大剧院奏响。作为新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91岁高龄、一头银发的郑小瑛再度登台,执棒《土楼回想》。

作为福建籍指挥家,郑小瑛自2000年邂逅土楼之后,就被土楼丰厚的中原文化吸引,一直想为自己的家乡做些事。

21年来,郑小瑛不遗余力地推广这部刻着中华民族烙印的作品,将客家山歌带到了世界的很多角落。至今,《土楼回想》已在1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76场演出,创中国大型交响乐作品演出场次之最。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一阵阵汗颜无地,一阵阵自惭形秽,看着报纸上那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陶醉在指挥棒中的“硬核奶奶”,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狭隘。

仔细算算,2000年正是郑小瑛71岁之时,也就是说宣扬家乡文化是她在71岁时设立的目标;而我只有近五十,就已经在暖风中醉倒,分不清“杭州和汴州”了。

回想这几天,手捧《奇特的一生》,却一直游离在“时间统计法”之外,甚至还想撰文,聊一聊这本书最适合年轻人阅读,而中老年人就不必要再那么劳心费力地去践行了。

今天,我被打了脸。

82岁的柳比歇夫活到老,记录思考到老;91岁的郑小瑛活到老,为梦想奋斗到老。

相比而言,我很年轻。

阵阵汗颜之后,是一阵阵的庆幸,我还在坚持读书,有书的日子,即使被现实“打了脸”,也有机会被书“打鸡血”。

虽然我有些醉熏,也依旧明白现在是终身学习时代,老年化社会也已经到来,再也不要拿年龄当说辞了,我们什么时候都年轻,什么时候都可以有开始。

现在,是时候重新思量我的“远大目标了”。

驻笔,想起了一首歌:

春风它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

虽说是春眠不觉晓,只有那偷懒人儿才高眠。

春风它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

虽然是春光无限好,只怕那春光老去在眼前。

趁着这春色在人间,起一个清早和春相见。

谢谢阅读,我是格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