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最想死的时候,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在你最想死的时候,你是怎么熬过来的?这是知乎上的一个热门问题。
我仔细读了当中的一些回复,想象着他们的痛苦与挣扎,不禁泪目……
1.
有人(@璃婼)说,多年前生活出现一些波折,刺激了他尚柔弱的心灵。他想到吞服安眠药自杀;安眠药一次开的剂量不够自杀用的,他便一家一家地去买,直到凑够了致死的量。
然后呢,他去网吧通宵看《秦时明月》,准备第二天一早回去就自杀。
就在他打算服药的时候,他想到卫庄在片尾笑得那么邪魅、那么帅……
那一刻,他觉着,所有的绝望突然都烟消云散了。他把安眠药收了起来,决定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撑一下,怎么也得把那么好看的《秦时明月》看完结。
2.
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怎么有人会因为一部动漫放弃自杀的念头?真正自杀过的人都懂,能留住一个人的,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而是一点细微的幸福。
研究发现,很多时候,正是那一点细微的幸福成了一个人生存下去的理由,不至于走到不可挽回的绝路上。
有人就此调笑说,照着《秦时明月》的更新速度,他可以活到一百岁。
3.
可以说,生存理由是种潜在的、能够对自杀起到缓冲作用的信念系统。
生存理由研究来源于对二战幸存战俘的研究,研究者发现战俘能够在集中营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原因在于他们拥有对于生活的某些信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自此,人们开始关注这一信念,并发现这一信念与自杀行为相关。
研究者(Linehan)指出,生存理由主要包括了六个方面:生存和应对信念、家庭责任、对子女的考虑、对自杀的恐惧、对社会排斥的恐惧以及道德反对。
准确讲,动漫能带来一点细微的幸福得算是「生存和应对信念」范畴。
4.
生存和应对信念对维持个体生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生存和应对信念作为自杀的保护因素,直接作用于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对个体起到保护作用。研究表明,生存和应对信念,包括能够应对问题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望;前者类似效能感,后者是种希望感。
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心理健康,并且能够减少心理问题。
…………
另一方面,在抑郁、绝望等危险因素产生后,生存和应对信念可以调节和减缓危险因素对自杀的消极影响。
生存和应对信念是重要且有效的自杀保护因素,它与自杀风险、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
5.
此外,有研究指出,生存理由中的家庭责任、对子女的考虑、对自杀的恐惧、对社会排斥的恐惧以及道德反对,与生存和应对信念起着相似的调节作用。
我想起一个人。她曾在海边呆坐了一下午,一直犹豫要不要跳海自杀。
那时,手机屏幕上突然跳出了她和父亲的合照——父亲打电话来了。她装作没事的样子,问父亲早上干嘛了、中午吃什么、下午要干嘛、晚上几点回……
奇怪的是,她不敢挂电话。她想,如果父亲也想死了,那可怎么办呀?
就这样的,她不停地和父亲说话,确保他活着,自己也断了自杀念头。
6.
这意味着,在谁谁谁突然冒出「要不这一生,就算了吧!」之类的念头时,不妨想想生命中那些细微的幸福或羁绊,说不定能找寻到一把活下去的理由。
(参考文献:《生存理由研究综述》,刘惠、赵抒;《大学生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生存理由的影响》,熊燕、邓云龙;《生存理由量表简介和研究评述》,吴宁、张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