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原创:现代社会,僧人的生活追求的究竟是朴素还是光鲜?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187人  f31233e063da

辽宁海城地区的大悲寺近年来网上网下特别引人关注。关注的是寺院僧人过着一种极其朴素的生活。寺院戒律严谨,僧人威仪具足,不设立功德箱,全体僧人持金钱戒律,日中一食。僧人每天早上2点钟起床,10遍楞严咒,下午2个小时读诵戒律,每天休息时间4个小时,佛陀戒律在此得以充分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佛教的世俗化倾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争议。僧人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佛祖在成道前,在伽阇山的苦行林中禅修,每天吃一麻一麦,后来改为一天一餐或二天一餐,最后竟至七天才吃一餐。后在尼连禅河边晕倒,恰逢一姑娘后取家中一碗乳糜而食,他跟随的五名弟子以为他退回到享受五欲的情境中,竟弃他而去。释迦牟尼成道创立的佛教,对僧人提出了戒律的种种要求,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祖师们制定了不同的清规,完善了对僧人的生活规定。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寺院,还要不要过着一种苦行僧的生活,还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住豪宅、开名车、戴名表,这越来越成为人们争议的一个话题。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一个人的生活必须要有最基本的保障。但人的生活为物所累,人的欲望一旦无限膨胀时,还能安下心来修行吗?这使我想起中国古代《韩非子》里一个故事,说的是到当年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就觉得害怕。因为箕子认为,用了象牙筷子,必然会不用陶杯,改用犀角做的杯子;用了象牙筷子,玉杯,必然不会吃粗粮菜蔬,而是去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必然不能穿着粗布短衣,坐在茅屋中吃,一定要穿着华贵的衣服,坐在宽广的屋子,高高的亭台上吃。事实上,五年后,纣王造了酒池肉林,设了炮烙的酷刑,商朝亡国。

当一个僧人的生活已远远超出了生活本身的需要时,会不会出现当年佛祖五名弟子担心的退回到享受五欲的情境中去呢?这是很令人担心的。正如《纣王象箸》的故事对我们的警醒一样,以小见大,不从生活的小节做起,何来承担弘扬佛法之大任。

有人问大悲寺“这里的僧人持金钱戒律、日一餐,是不是标新立异?”师答:“戒律有明确规定,不让收某某之类的供养,就是不捉金钱戒律。日一餐,也是戒律规定的。不是什么标新立异,我们要坚持的就是佛陀戒律”。

坚守信仰之戒律,让生活多一些朴素,物质少一点光鲜,心灵多一分自由;少为物所束,少为名所累,这难道不是出家的初衷吗?套用一句时新的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这才是佛弟子之所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