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之科学与坚毅精神
——《林徽因谈建筑》有感
假期闲暇期间读了《林徽因谈建筑》,我想我对中国建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穿越百年,通过林徽因“视角”去瞭望了中国艺术建筑。
《林徽因谈建筑》是关于建筑学方面的论著,其中有林徽因跟随营造学社的学术考察路线、而后探究所得出的对宋、辽、金建筑史做出的书面“叙述”,同时也不乏林徽因借用外国期刊所整合的参考文献。通读下来,这本书的文字给人以清新凝练之感(不愧是国民女诗人),讲述的建筑史内容科学严谨……毫不夸张地说,林徽因“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化的讲述之中,故而论著有随笔之优美,读来并不艰涩,随笔亦有论著之功底,颇足广人见识。⁽ ¹⁾”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这个章节讲了美国印第安纳州福特魏茵城的50所平民住宅于20世纪30年代所做的实验。读着这框架清晰的分析事例,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居住地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到人民情况、住屋情形、房子样式建筑及住宿设备,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本地的失业工人工等方面的条件……知道了这些宏观因素之后,我转而细细地观察着书中精美详细的平板绘图:剖面图、建筑材料、尺度标记……彼时彼刻,我更加深刻地知晓了课堂上所学的工程制图是怎样应用到实践中的……是的,学者林徽因将我带进科学的建筑学世界中了。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还认识到与技能同样重要的学术研究之坚毅精神。机缘巧合,我观看了朋友所推荐纪录片⁽¹⁾,了解到林徽因写就此书背景情况:受侵华战争的影响,梁思成一家迁往云南的“阴暗潮湿”的小城落李庄居住,在这个僻静的小村落,林徽因在得病了,但生病期间她仍坚持与费正清夫妇书信往来,借助最新国外资料研究“战后在中国建设低租住宅”问题 ……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这些良苦用心——
“经济不允许我国重蹈他们(外国工业区过于密集导致贫民无处居住)的覆辙,我们今后救济住宅防荒,绝不宜在市中心增设不已……我们一切正在开始,宜早研究拟定出计划,逐步推进,不宜错失机会。”
林徽因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时期都能够坚持研究学问,我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学者费正清也同样说道:“依我设想,如果美国人处在此种境遇,也许早就抛弃书本,另谋生存之道。”……
读《林徽因谈建筑》,我受益良多,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新一届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保持科学理性的心态去研究知识,还应有如林徽因般持之以恒的学者精神,总的来说,实践与坚毅常在,必将在未来奋斗出一番有着美好前景的事业。
注解:
(1):《林徽因谈建筑》,译林出版社书评
(2):央视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