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里的故事

(扶贫纪实三)涧水泉边追梦人(万荣民政局,杜仲伟书记)

2018-08-13  本文已影响200人  爱吃面包的树
(扶贫纪实三)涧水泉边追梦人(万荣民政局,杜仲伟书记)

梦想,来源于渴望。

渴望是对现实的改变,渴望是对未来美好的追求!

追求梦想所付出的坚持和汗水来源于一种精神,这就是新万荣精神!

(一)日渐衰弱的古村落

北涧古时称涧沟,传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南峨眉岭高原台地,孤峰山北麓万荣县万泉乡。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薛通城(今古城村)设县城时,因城东“涧沟”多有泉水,故以“城临山涧、地多涌泉”而取名万泉。“七沟八岭一面坡,梯田层层难耕作。出门三尺无平路,土窑土坑石头多”的民谚就是对涧沟这个古村落特殊地貌的描述。北涧现有土地面积1492亩,其中耕地面积976亩,全村共有2个居民组,138户512人。

因为北涧地处高原台地,地表水浅,用水灌溉方便;春来早冬去迟,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大,适合种植蔬菜,所以北涧村自古以来以种植蔬菜为生。有一首诗为证:

东涧春韭(清)

孤城南北路参差,

晓日一竿卖菜时。

西涧不如东涧好,

春初早韭更无丝。

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北涧村的村民有象“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淳朴善良的品质,也赋予了北涧村民吃苦耐劳的美德。北涧村也曾有过光荣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的小麦亩产量达到500多斤,当时全县小麦平均亩产也就200多斤,因此北涧村成了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在山西日报头版头条登出。在1975年农业合作社时,其他公社分红只有三毛多,而北涧因为有蔬菜种植,村里有经济收入,分红总在一元以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邻县出现了大棚蔬菜种植,北涧村的陆地菜开始连年走下坡路,村民的收入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到了1994年,种菜收益不抵成本,大部分村民逐渐放弃种菜,开始到外面打短工,北涧的蔬菜种植面积就大幅度减少,村委就把村集体的原100多亩机动地按人头以每亩40元分下去,每人平均不到二分地,这样北涧村经济越发不行了。到了2014年,村里种菜的农户只有两三家,其余的人全都去了外地,自此北涧自古种菜的传统也丢失了。

北涧村彻底成了一个贫困村。

(二)致富是个梦?

铁打的基层流水的官啊!北涧村的基层干部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北涧却还在穷窝里挣扎。那些曾经的基层干部都为了北涧村能走出贫困想尽办法,为了北涧村的发展呕心沥血、勤勤恳恳,可是古老的北涧村依旧陷在贫穷这个泥潭里!北涧成了所有人的一块心病。那致富也成了一个不能实现的梦!

直到2014年11月,44岁的陈双翼走上了村委主任的岗位。陈双翼曾是一个养羊专业户,一年收入三四十万,家里的日子是红红火火。年轻的他也是一个渴望外面世界的人。虽然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可他对外面新奇的事物同样充满了渴望。他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接触到外面的精彩,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

他去过繁华的大都市,也去过和自己家乡相似的农村。当他来到外省的农村时,那里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整齐漂亮的房屋、干净优美的村容村貌、精神饱满的人群、富裕的生活,这些都不是自己家乡所能比的。同样都是农村,为什么差距这样大?随着走的地方越多,深爱家乡的他心里愈加惶恐,也开始隐隐作痛。他想起了当了一辈子村干部任劳任怨的父亲,想起了至今还处在温饱线的亲人,想起了还在一亩三分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他看着自家规模不断扩大的羊场,沉默了。是自己一个人前进还是带领自己的家乡前进?他知道自己选择了家乡就要放弃自己的事业。他想竞选村主任,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妻子说他犯傻,好好日子放着不过,瞎操什么心,就村里这穷劲,当个干部净贴钱了。陈双翼不这样想,他心里有北涧,这是他的家乡,他有责任让自己的家乡也富裕起来。

经过竞选,他终于走上村主任这个岗位,可是这给陈双翼带来的不是喜悦,更多的是压力、忧虑。当上村主任,他愁啊!他常常一个人呆在冰冷破旧落满灰尘的村委会,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夜晚,他一个人站在村委会边上去老村的老路边上,夜晚的寒风吹着,他一动不动,看着破败的古村落,他有些动情了,眼圈红了。深爱的家乡,我该如何拯救你?陈双毅失眠了。眼前的困境把陈双毅紧紧困住。妻子看着满面愁容的他,也舍不得再责怪他。他对着妻子说起了外面的繁华世界,说起了北涧曾经的辉煌,说了自己想带北涧走出贫穷。晓日东升,天微明,陈双毅再次来到崖边,看着远处,旭日下的老村落,雾气笼罩,仿佛梦里一般。是啊,我想走的那条致富路,是不是就是一个梦呢?他要做那个追梦人。

北涧是一个只有137户的小村庄,可贫困户就有67户,占了将近50%。昔日富足的村庄为什么会慢慢衰落?他怎样才能让北涧村延续了上千年的种菜生产模式再现辉煌?陈双翼开始不停地深入每户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和曾经的老干部谈心,交流经验。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村里的情况,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快速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细查摸排,陈双翼了解到缺主导产业、缺技术、人多地少是致贫的原因。他明白了要致富首先得打破原有的生产劳作方式,在现有的耕地上做文章。找准问题之后,2015年2月,陈双翼就带领村委一班人开始四处寻找解决之路,他们自费去各县市参观学习,走到别人的田间地头去学习。经过不断外出参观学习,陈双毅他们结合北涧的情况和地理优势,总结出了春秋大棚发展模式,也就是按照“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春秋蔬菜大棚主导产业。又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召开党员大会,经过商议成立专业合作社,采用“五统一联”,即“村委会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筹集资金;统一技术培训;合作社搭建平台统一销售;贫困户联合建棚”的工作思路,激发贫困户竞相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陈双翼此时信心满满,他相信按这个思路发展下去,他一定会带领北涧村走出贫困,走向小康!

(三)艰难的致富路!

找到了解决办法,制定好了相关政策,如何去实行,这又是一个难题。

当胸有成竹的陈双翼在全体村民大会上提出村委会的思路时,没有想到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会议上顿时吵吵嚷嚷,甚至有人站起来质问他的目的,有人低声嘲笑起了这个新的村主任。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村民,在思想难以接受新生事物,思想还保留在原有的落后状态,认为农民就应该本本分分种地,瞎折腾什么,陈双毅没有想到村民会有这样的反应。第一次大会,匆匆结束。面对村民的质疑、不解和误会,陈双翼感觉压力重重,委屈不尽。夜深了,他没有回家,坐在扔满烟的会议室里,陈双毅拿起笤帚把地面扫干净,坐在那把父亲曾经坐过的椅子上,烟灰在他脚下堆了一个小山,此刻他需要静一会,他想好好静静。窗外的风卷起门帘,透过门缝钻进来,陈双翼没有感觉冷,他曾问过父亲,“爸,你为村里干这样多事,还有人不理解你,你觉得值得嘛?”父亲看着他的眼睛说:“当村干部不仅要吃得下苦,经得起考验,还要站得稳,更要把一颗心放中间,不要做对不起集体的事,老百姓总会有一天会理解你的。”陈双翼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狠狠掐灭烟头,打开门,一头钻进黑色的夜里。风还在吹,夜依旧黑,可是天上的群星如此灿烂。

第二天,陈双翼不到五点就醒了,冬天北涧的早晨很安静,窗外天空还笼罩着一层黑雾,依稀可见树冠的轮廓。他无论如何也寻不到梦境了,穿上衣服,走出家门。巷子里真静,寒冷的北风吹进他的脖子里,他缩了缩脖子,摸摸冻得冰冷的脸,一个人走在静悄悄的村落里,他脚步很轻,似怕打扰了一个甜美的梦。他没有感觉自己孤独,他的心是火热的。一个晚上的沉淀,他心里的那股热情把他的梦想再次煮沸,他相信他有耐心去把自己心中的所想告诉所有人。他等着,等着太阳照向大地那一刻,就要走进每一户思想工作,讲解春秋大棚带来的收益,讲以后北涧的美好前景。没有几天,陈双翼带领村委一班还组织全村种菜能手去夏县参观,走进田间地头,让这些种植大户给村民讲解有关蔬菜大棚带来的收益,让本村村民近距离感受大棚种植的好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陈双翼和村委会一班人的努力,在第二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村委的这项决议顺利通过。

要种植春秋蔬菜大棚就要把全村地土地集中起来利用。村委就要把已经分下去的机动要全部收回,可这不是容易的事。为了能顺利收回机动地,村委会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每亩60元的价格回收,但回收钱的从哪里来?村委会难住了,村里的账上根本没有钱用来回收地。陈双翼看着村里帐上的赤字,看着低垂着头,有些丧气的其他成员,心里也不是滋味。陈双翼知道其他村委成员家里条件并不好,没有为难大家,就把自己的拿出来用于收地,说以后等村里有钱了再给他。至于到了什么时候,他也不清楚。他现在只想赶快把春秋大棚建起来,给北涧村一条生路。

这次的收地虽然也碰到了一个难点,但比想像中的顺利。因为机动地分下去之后,农户还是用来种陆地菜,菜价一直低迷,收益并不好,所以那些机动都逐渐被废弃,慢慢荒芜。现在村委会以高于原价钱收回,都愿意交回。但是其中有一户每年从机动地上收益达2000元,远高于村委的回收价格,死活不愿交回。这让陈双翼犯了难,都是乡里乡亲的,过重的话不能说。只能趁着这家人中午休息时间,陈双翼带着村委的人,去做思想工作,摆事实、讲道理、拉人情,就差跪下求了。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陈双翼是磨上了。面对这个倔强的村长,这家最终同意将机动地交回村委。

(四)不屈的追梦人

搭建春秋大棚谈何容易。

虽然到外参观知道了一些大棚上的事,可是具体实施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请施工队搭建,费用就上去了;自己干吧,可是无从下手啊。既要省钱又要搭好,陈双翼是绞尽脑汁。最后一合计这样:请个技术人员指导,让村民自己搭建。至于搭建大棚的费用原则上是村委补贴加村民自筹5000元。陈双翼满以为这次肯定成,贫困户们会迫不及待得报名的。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准备种植大棚的贫困户们一听说一个大棚光搭建自己要拿出5000元,打起了退堂鼓,冒出各种理由推辞,这些理由让陈双翼听得可笑,热闹的村委很快冷清起来。面对这些放弃的贫困户们,陈双翼没有放弃,又开始做思想工作。他想只要有人起个头,其他人就好说了。于是他找到其中一家贫困户,没工日没夜做思想工作,终于把对方说的动了心,答应开始搭建大棚,把陈双翼高兴地一晚没睡,在头脑不停勾画着北涧大棚的美好明天。可就在第二天,陈双翼准备宣布名单的时候,这个农户找到村委说自己还是不愿种植。陈双翼的心里真是又气又怜,明明这就是一条可以走出贫穷的路,他们为什么就不走呢?怕什么?怕钱打了水漂?怕我给他们带了歪路?还是怕自己白费一年功夫?

那就从自己先来,党员带头。同年四月,村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积极行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建棚,为村民们做示范、做表率。陈双翼先在自家地里,自己出资一万多首先建了一个大棚。有了党员和村支书带头,其他贫困户也慢慢打消了顾虑开始行动起来。在搭建大棚过程中,为了省钱,陈双翼是想尽办法,成了一个“抠门村长”。能一块钱解决的事,决不多花一毛。拉料的钱是能搞就搞。连送料的人都说,就没有见过这么会搞价的村主任。陈双翼明白啊,老百姓挣俩钱不容易,既然相信他,把钱交给他,他要把好这个关。

搭建大棚的那些日子里,陈双翼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早晨五点多第一个先来工地,一直到晚上七点多把工程上的边角料都收拾好了,他才最后一个回家。一天十多个小时,他顾不上吃饭,在工地四处查看。村里人都笑着说村主任不亏年轻,精神头就是好。谁知道陈双翼其实是累得站着都能睡着了,但他不能懈怠,心里的那股精神支持着他。大棚搭建过程中,哪家有了困难,他立马第一个出现,想办法解决,有了树挡住了,他立即找来挖掘机拔树运走。有沟了,他找来车拉土填平,一切为了大棚能顺利搭建服务。当40个大棚搭好后,北涧村每个大棚比邻村要少花费近5000元。本就消瘦的陈双翼更黑瘦了,妻子看着他,心疼地说:“你图啥啊?你看你累成什么样了。”陈双翼疲惫地笑着说:“只要大棚搭好,有了收益,咱们村人就能脱贫了。”

(五)追梦路上多坎坷

2016年大棚搭建到位了,陈双翼又要解决另两个难题:路和水。

要致富先修路。北涧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现实条件,从沟底到沟上,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就是曲曲折折的小路。晴天的时候,放羊走路还行,遇到雨雪天气,泥泞没法走。路的问题解决不了,就是大棚蔬菜产量再好,也没有客商愿意来。

这让陈双翼犯了难。想修路嘛?想啊,做梦都想。钱呢?陈双翼只恨自己不是印钞机啊。

正好6月,有相关领导来北涧调研,问起陈双翼还有什么困难嘛。陈双翼立马大胆地说就想给北涧修条路。很快交通局投资43万,15天之内给北涧村修出一条长740米的田间道。

路的问题解决了,春秋大棚也建好了,幸福的日子好像就在眼前了。

万泉的大葱是非常有名的,大葱的种植面积在全县排前列。第一季大棚就选择了种植大葱,没有想到啊,偏偏大葱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跌到最低。看着满棚翠莹莹的大葱,没有人能高兴起来,有人心里开始刮起了风,敲起了鼓。陈双翼在这个档口,没有丝毫含糊,连夜联系了万泉村的脱水菜厂,把全部大葱出销,一亩地也收入了2000元,这才慢慢平息了一场酝酿中的风暴。对于第二季种什么,村委很谨慎,他们去了外县大棚考察,结合本地特色,才确定了北涧村做为西红柿产业基地,大棚全部种上西红柿,这次北涧村民没有失望,当季西红柿每斤批发到1.8元到2元左右,每亩纯收入15000元。

因为大棚带来的经济效益,北涧村在2016年年底彻底脱贫,陈双翼也被运城市委授予:脱贫攻坚创新奖,这时陈双翼笑了!可他很快就又笑不出来了,他的家里乱成了一锅粥。因为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村里的大小事上,把家里的事和羊厂都抛给了妻子,而且还时不时拿钱贴补到村里的事上。可想而知,羊厂是一年不如一年,妻子的怨言是一天比一天多。为了能有更多精力干好村里的事,陈双翼还要卖掉羊厂,妻子能同意嘛?至于陈双翼是怎么说服妻子的,那不得而知。我问他有后悔当村主任嘛?他说有,就是那次妻子和他吵架的时候。看着眼前这个精干自信的村支书,我除了笑还是笑。

到了2017年3月,大棚的带来实实际际的效益,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修建大棚。这样用水量急剧增加,依靠原来的老井供水明显不足,解决水的问题就迫在眉捷。陈双翼和村委会犯了难,村委哪来那样多钱去修新井。这时陈双翼是眉头紧锁,恨不得自己能变出个几十万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外面找不到资金,那就从里面找。为了寻找资金,陈双翼他们也是搜畅刮肚,想尽办法。北涧村虽然是个贫困村,可是村里还有几个闯出去的有为人才,就找他们帮忙。最后经过村委一班人的商量决定由本村村民杨国泽出资30万改造原来老井,并按村委定价(浇地一方水1元,自来水一方1.5元)收取村民用水费用,30年后水井收回集体所有。

这样水的问题也解决了。同年5月底,县发改委投资23万给74个春秋大棚之间硬化了700米田间路,北涧村的春秋大棚之间道路全部硬化连网,蔬菜运输更加便利快捷。

为了让村民更安心地种植大棚。陈双翼从开始就考虑好解决蔬菜卖不出的问题,需要修建一个恒温室。经过他多方奔走,2017年,终于和本村王永狮协商好,由王永狮出资30多万免费修建一个500平米的恒温库。这样就是有了卖不出的蔬菜,老百姓只要每斤掏5分钱左右电费,就能放在恒温库里保鲜,极大降低了损失。

到2018年,连着两年时间西红柿价格都在一元以上,每亩大棚纯收入最低都在15000元到20000元之间,北涧人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因为北涧的春秋大棚种的好,乡政府也号召其他村子学习北涧村的做法,把春秋大棚作为主导产业。

现在的北涧不是几年前的北涧了,现在的陈双翼还是以前那个一心为民的陈双翼。一路坎坷,一路行,陈双翼在追梦这条路上没有放弃,没有退缩,他紧记父亲的教诲,全心全意做那个领头的追梦人。我问他,你想要什么?他领我到古村落的崖边,看着崖下的安详地古村落,说我想要的在这里,这里是一个更大的梦,我想给后人留一个希望。看着眼前这个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仿佛看到了一种精神矗立在我眼前,我瞬间感动,在我们的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基层干部,我们的人民才会有幸福生活,我们的两个一百年也一定会实现。

(六)“我终于不再是贫困户”

今年54岁的王泽,这几天正忙着赶集,卖自家的大棚西红柿。看见王泽过来,远远就有人喊:“萝卜大王来了啊!今天带啥好菜了?让我们瞧瞧稀罕。”王泽骄傲地扬起头,把车上拉的西红柿筐子卸下来放在地上,说“萝卜大王今天卖西红柿!”王泽家的菜不仅个大,色泽亮,而且味好!总是第一个卖完。现在走在路上,他的腰杆挺得直直的,晒得发黑的脸上总是扬着自信的笑容。“我终于不再是贫困户了”这是王泽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王泽家有五口人,经济收入大都来源于种植蔬菜。因为家里劳力就他一人,一直以来家里经济经常捉襟见肘。从2012年开始又连着三年天灾,他家连温饱都是问题了。快五十岁的王泽,在北涧生活了快半个世纪,做为一个朴实的劳动人民,他除了在地里更加卖力的干活,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能走出眼前的困境。

2015年,村委会号召大家种植大棚蔬菜。王泽是村里的种菜能手,也是贫困户,村委会就动员王泽带头种植大棚。王泽根本不相信那是真的,回到家,媳妇问他种不种。王泽摇摇头,“谁知道这些是不是骗人,说不定就是搞个形式,骗钱的。新主任年轻,话不能信。”没有想到,当天晚上陈双翼来到家里,给他做思相工作。不管陈双翼怎么说,王泽就是摇头拒绝,陈双翼无奈地走了。陈双翼有些话留在了王泽心里,王泽坐在客厅的破沙发上,抽着烟,屋里过于安静了。他是一个贫困户,可他还是一个党员。这次大棚,他知道自己应该支持村里的决定。可他怕啊,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还能活腾腾地干几年?他也要生活啊,要是赔了,这个家可怎么办啊。可做为党员,他又犹豫了,他感觉自己没有脸见村主任了。

没有几天,村里要组织全村的种菜能手去夏县参观大棚种植,王泽极不情愿地去了。当他下了车,看到眼前连片的大棚,他惊呆了,没有想到还能这样种菜。他紧紧跟着大棚的主人来到大棚,他再一次大开眼界,整齐的西红柿苗有一人多高,上面结的西红柿又红又大,颜色鲜亮,接过递过来的一个西红柿,他咬了一口,“嗯,鲜!”口感比自家地里的要好的多。种了这些年菜,王泽被眼前所看到的征服了。他急忙问:“这一亩地能收个上千元吧?”大棚主人骄傲地说:“要上万哩!”王泽不相信了。可是看着眼前的一切,又不由不信。他的心思动了:他要种大棚蔬菜。回到村里后,看到陈双翼和村支书两人,又带头各自出资修建了一个大棚,更加打动了王泽修大棚的心思。回到家和妻子一商量,第二天就到村委会报名。

2016年王泽的两个大棚建好了。当一个大棚里的茴子白,已经长得比拳头大了,另一个位于黄水道的大棚施好肥料准备种西红柿,没有想到的是一场突降大雨,淹了北涧村的大棚。王泽的两个大棚被冲毁,看着被泥、石头、烂草覆盖的菜,王泽刚升起的希望又被浇灭了。前期投资的将近一万元就这样没有了,而且这些钱都找亲戚朋友借的,王泽不想再干了。这时村委会和扶贫工出队出面帮王泽清理被冲的大棚,看着热心的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想想夏县所见到的,王泽咬咬牙继续种吧。他和老伴开着蹦蹦车用了十天的时间把大棚重新清理干净。快立秋了,王泽一个大棚种了香菜,一个大棚种了白不老和豆角,这季的大棚收成有五千元。这让王泽重新又看到了希望。

2017年3月,村委会又号召贫困户种植大棚,王泽尝到了前两个大棚带来的甜头,这次他没有任何顾虑就主动到村委会报名,可惜的是机动地没有了。就是租地也要种,随后他又去租了私人的地,搭了两个大棚。因为碰到了党的好政策,王泽的这两个大棚没有花一分钱。王泽本来就是种菜能手,加上现在又有专业的大棚蔬菜技术指导,所以王泽的大棚蔬菜品质特别好。四个大棚第一季就卖了30000元。白露以后王泽又种上不到一个月菠菜就上市,又卖了20000元。这下王泽是乐开了花啊,种大棚是更有心劲了。

2018年,王泽的大棚又是一个大丰收。六月刚过,四个大棚共收益23000元。

我在村委会见到了王泽,我问起王泽大棚的事。他笑得合不拢嘴,连说带比划给我讲他的白萝卜有多好,“这粗,这壮,油光油光。后土超市门口的包子店是指名要我的白萝卜。”我问他,“收益这样好,没有想过再建几个?”他拍了一上腿,“唉,后悔的,当初应该多建一个。现在想建,不行了,没有地了,也没有那样好的政策了,机会一闪就没有了。我现在走在路上,总有人要租我的大棚。我才舍不得哩!”我笑了起来,“叔叔后悔了,现在相信陈支书他们了吧?”王泽动情地说:“真是一个好娃!一天光为我们村着想了。相信他了,以后跟着村委会好好走,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王泽只是种植春秋大棚贫困户的其中一个,他跟随那个追梦的领头人已经实现了自己曾经不敢想的致富梦。

(七)另外一群追梦人

在北涧村脱贫的道路上,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追梦人。说他们特殊因为他们没有生在北涧也没有长在北涧,他们是一群外来人;说他们特殊因为他们同样深爱北涧,为了北涧的每一步发展殚心竭虑。他们自从来到北涧的那一刻就扎根在这里,把这里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深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深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2015年7月,冯芙蓉做为县民政局驻北涧村的帮扶工作队的队长兼第一书记带领梁巨栋、李梁丹两个工作队员来到北涧村。他们从来到北涧的那刻起就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他们吃住在村委会,把所有精力用在了北涧的脱贫工作上。

为了尽快了解村里67户贫困户的情况,工作队三人白天入户走访,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晚上阅读北涧村委里的相关资料。去田间地头和村民们聊天,去老干部家长谈,想尽办法掌握村里的真实情况,尽快制定脱贫计划。把所有的贫困户的情况整理归档后,他们又再一次去贫困户家里宣讲扶贫政策,并帮他们办理相关手续,让所有贫困户都了解扶贫政策并享受到这些政策,保证让党的春风能够吹拂到每一个贫困户。

他们来的时候,正是北涧村搭建大棚的时候,村里反对的声音大过支持的声音。为了让村民能够支持村委会修建春秋大棚的致富思路,村委一班人是挨个入户做思想工作。工作队没有置身事外,他们也和村委一班人,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随后又跟着村民一起修建大棚,风里来雨去,把北涧村的事当做自己家的事,把贫困户的事当做亲人的事。

2017年1月,他们三人又一次来到特殊贫困户黄淑平家,这次给她送来了五只羊,并帮她拾好羊棚。黄淑平的丈夫一年前因先天心脏病去世,家里仅有一个女儿也是多重残疾,平日全靠黄淑平照顾。失去了丈夫的黄淑平感觉天都要塌了,让这个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黄淑平欲求无门,欲哭无泪,也根本没有想到去求助于驻村工作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丈夫去世的第二天,工作队就来到了家里,询问家里情况,看着年轻的第一书记,黄淑平的眼泪是止不住的流着。此后每隔几天工作队就来家里整理院落,打扫卫生。看着院里羊棚的五只羊,黄淑平激动地拉着第一书记的手说:“谢谢你们,党的政策就是好,以后我的生活算是有着落了。”

还有吴秀庭,今年已经72岁了,惟一的儿子太过老实,儿媳是精神病,家里的大小事都靠老人操心,老人年龄一年比一年大,家里是一年不如一年。工作队深入了解后,发现他们的院子下大雨后总是积满了水,房屋也是破旧不堪。就帮吴秀庭向城建局申请了危防改造,又向民政局申请了6557元用于抬高院基,硬化院落。

67户贫困户,他们装在了心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们比谁都着急,总是第一时间赶过去,想尽办法解决。像贫困户王军狮的父亲在2017年得了糖尿病并发症行动不便,扶贫工作队他们自己掏钱买了营养品去看望,回来后芙蓉就向残联给老人申请了一个轮椅,并联系民政部门了临时求助1000元。

闲来无事,他们喜欢去村里四处转转、看看。看见他们远远过来,村民都热情地说:“冯书记,你们来家吃个瓜。天气热了,就不要跑了。”平时谁家做个好饭,都会打电话叫他们去吃,可他们都婉拒了。

看着北涧村发展越来越好,前景一片光明。面对着日子越过越好,亲如一家人的村民们,他们感觉自己在扶贫这条路上所付出的都值了。

在北涧村脱贫追梦的这条路上除了扶贫工作队,还有一个人也无怨无悔地加入进来。他就是万荣县委杜仲伟书记,自从2016年,杜书记成为北涧村的包村干部后,就把北涧的大小事放在了心上。从北涧的党建、扶贫工作到老村开发、大棚建设再到67户贫困户,他挨个记着。杜书记太忙了,全县大小事,他要考虑;北涧的大小事,他也想了解。他就给自己规定每用至少要回北涧两次。有次好不容易杜书记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不放心北涧,就独自来到北涧,挨个去贫户家里了解情况,光贫困户杨克明的家里,他就去了三次。陈克明看见杜书记又来了,连忙说:“你忙得就不要再跑了,我好着哩!乡里、村里还有工作队那几个娃娃来个不停,把我照顾得好。”端午节,他心里有北涧,送来了粽子。过年了,他心里有北涧,送来了慰问品。杜书记也成了一个追梦人,为北涧的致富梦也尽力添上自己的一砖一瓦。

(八)再造一个更大的梦!

2017年1月,对于扶贫工作队来说是一个很特殊激动人心的日子,他们通过了国务院组织的脱贫攻坚工作省际交叉检测考核,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交了一张让人满意的答卷。对于陈双翼来说是一个感动难忘的日子,他在那一天明白全村所有人的对自己的认可和期冀。

国考结束后,村里举行全体村民大会。疲惫不堪的陈双翼拖着沉重的双腿来到了会场,全体村民全部站着鼓起了掌。第一书记低声说“都要等你来了才坐,你不来都不坐。”陈双翼立马眼泪流下来了。走上北涧村的领导岗位,为了让这个曾经贫穷的村落再倔起,走上致富的道路,陈双翼走得有多难多苦多累,他都不曾在外人面前说过一句泄气抱怨的话,更不曾流过泪,不管有多少泪,他流到自己肚子里。此刻,在全体村民面前,他眼泪止不住了。这些年了,他再苦再难不怕,就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他这样拼,为了什么?他想要的很简单就是想做一个好村长,让老百姓都信他。此刻他知道自已这些年干的事得到村民的认可,他明白他们在用一种最朴素的方式对自己表示着感谢,他怎么能不哭出来?看到陈双翼的眼泪流出来,村委其他人也是眼睛红起来,哭出了声,这些年太难了、太难了。陈双翼的难,他们看在了心里;陈双翼的付出,他们也记在了心里。这个年轻的村支书是在用生命带领他们走出贫困,奔向小康。

陈双翼面对着全体村民,很平复下来。他平静地大声说:“我们的致富梦实现了,现在我和大家再造一个更大的梦。看到这幅图了吗?它就是我们的老村将来的样子。我要带领大家把它建设成为一个旅游基地,让我们村形成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新的模式。让我们的年经人不再出门打工就能挣到钱,让我们的子孙有个盼头。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干嘛?”“愿意!我们相信你。”全体村民充满希望的大声说着。“这个梦太大,过程太漫长,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我相信它终有一天会实现的。也许我只能带大家走到半路,但相信我们北涧村会坚持走到那一天!”说到此处,陈双翼有些伤感了,可他依然充满了力量,他相信那种精神---新万荣精神一定会在北涧村每一个人身上传承下去。

当了熟悉了北涧村后,对这群追梦人我肃然起敬,心里也久久难以平静。出了村委会后,我没有回家,一个人沿着村委门口的那条石头小径,一级一级走下去,崖边的野枣树垂下翠绿的枝叶,断垣残壁间透出古老村落曾有的沧桑,我恍惚间看到北涧曾经历的风雨和苦难。是啊!这个穿越了千年时光的古村落像是一个身上刻满年轮看尽世间的行者,走过繁华走过坎坷走过苦难,走到现在这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新时代。古村旅游开发让这个古村落又散发着一种在时光里百般流转过后的厚重、古朴、优雅。穿巷过道,我站在了涧沟广场最高处的八角亭上,俯视着脚下这片土地,连片的春秋大棚在落日的余辉中熠熠生光,把勃勃的生机挥洒在这片热土中,我知道北涧的未来绝不仅现在这样,它一定会乘着宜人的春风走得更远。经过修缮的古村落此刻犹如少女般透出迷人的晕红,安静等待着繁花盛开的时刻。一阵风吹起我的裙角,打乱了我的沉思,随着它我仿佛又走了很远,看到了这片土地日益强大的未来。

这片土地让我感动了,不仅为它久历沧桑而又重起启程的顽强,也为它养育的这群人的忠诚、热情、无私……的品质。有一种精神在他们间流传,它支撑着万荣儿女在不仅在万荣这片热土、祖国的天南海北甚至全世界去拼搏去奋斗,去创造奇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