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焦虑的大人

2023-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凡伊

三个月大的小女儿五天没拉大便了,昨天是第六天,一家人脸上都布满了愁云,不知道小女儿怎么啦,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受大人的影响,三岁的儿子也担心起妹妹来,过一会儿就问一下,妹妹拉了没有。

之前小女儿都是每天拉大便的,有时一天要拉好几次,突然有一天没拉,第二天也没拉。孩子的奶奶开始唠叨了,说孩子总是哭,哭的时候腰一扭一扭的,一定是肚子疼,可能是惊风了,让给孩子喂小儿惊风散。

小儿惊风散的说明书上写着,本品含有有毒物质,不能过量服用。我很抗拒这个药,不想给小女儿吃。尽管孩子的奶奶念叨了好几次,我还是硬着头皮没给孩子吃。我想,说不定小女儿明天就拉了呢。

可第三天小女儿依然没有拉。我有点不淡定了,我点开微信,找到新生儿问题群,咨询了里面的育婴老师。老师问孩子肚子硬不硬,孩子的精神状态怎么样,我说肚子不硬,状态也很好,吃得好睡得好。老师说,不用担心,孩子是开始攒肚子了,孩子攒肚子是正常现象,有的要好多天才拉呢。

听了老师的话,我放心了些,但到了下午还是没有经受住孩子奶奶的念叨,给小女儿喂了小儿惊风散。

下午小女儿有点哭闹,孩子的奶奶说肯定是肚子疼得很,我也想大人要三天不大便都很难受的,小女儿可能真的是没有排泄肚子疼了,于是给她喂了小儿惊风散。事后想想,小女儿瞌睡了每次都要哭闹啊,哪是肚子疼。

第四天,小女儿依然没拉。孩子的奶奶不停的催促着,让给小女儿喂药,说吃了掉药就没效果了。我们又给她喂了两次,前后总共吃了三次小儿惊风散,见没什么效果,我就坚决不给喂了。

第五天,还没有拉。我焦虑起来,似乎孩子的每次哭闹都不正常了。心想她是不是上火便秘了,想拉拉不出来,于是我给她喂水,轻轻地按顺时针方向给她揉肚子。

早上送大宝去上学,顺道买了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具有调节肠道功能。每次喂两颗,一共喂了三次。

孩子爸上班间隙从单位发来信息,问小女儿拉了没有,回家也是给她揉肚子。孩子的奶奶说,恨不能帮孩子把便便扣出来。

第五天晚上没拉,第六天早上也没拉,我再也淡定不了了,五天吃下去的东西没有排出来,她那么小的肚子怎么装得下?会不会把我小小的女儿憋坏?我越想越害怕。送大宝上学后,我带着二宝问了好几家药店,问三个月大的宝宝五天没有拉大便了,有没有什么药可以治。

第一家药店说:“五天啊,要不用开塞露?”

我说:“孩子太小了,有没有口服的药,让她自己排泄?”

药店店员给我推荐了豉翘清热颗粒,那个药我家里刚好有,也就没买。

第二家药店医生问我,“你是想让她立马拉还是慢慢调节了拉?想让她立马拉就用开塞露,调节就吃中药。”

第三家药店说,可能要用开塞露,五天了,时间挺久的。

我突然想起大宝小时候吃过四磨汤,有治便秘的功效,孩子爸爸说,可以试试。

一向淡定的孩子爸,这次也不淡定了,他甚至说,能不能试着提着给她把一下。我坚决反对,提着把屎,会伤到她的,她还那么小。

回到家,我再次打开新生儿问题群,找到老师急切的寻求帮助。我在对话框打下:“老师,我的宝宝三个月,肚子不硬,精神状态正常,可五天没大便了,怎么办啊?”并@了育婴老师。

很快老师就给我回复了,他说:“不用担心,孩子是攒肚子了,攒肚子是好事情,说明孩子营养吸收更好了,可以给孩子热敷一下腹部和屁屁。”

我问要不要给孩子喂四磨汤,老师说,不要喂,帮助消化的药越喂越不拉。

于是我把熟睡的小女儿弄醒,打来热水,开始给她热敷,先热敷了腹部,又热敷了屁屁,正准备再去打盆热水给她热敷时,她放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响屁,大便拉了出来。

天,太让人开心了,这可是我们日思梦想盼望了五天多的大便啊!

之前我们都觉得孩子五天没拉了,一定是大便太干了,她拉不出来。现在一看,大便一点也不干,颜色也很正常,小女儿压根没有便秘,就像育婴老师说的那样,只是正常的攒肚子而已。

赶紧打电话告诉孩子爸这个好消息,电话那头他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说:“太好了,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事后想想整件事情,我不禁哑然失笑了,本来是正常的现象,被父母的焦虑妖魔化,让孩子吃了一些本可以不用吃的药。都说“是药三分毒”,从这个层面来看,父母的过度关心和焦虑,对于孩子来说很难说不是一种灾难。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给孩子,总是用自认为对的方式对待孩子,却从没问过孩子想不想要。

孩子偶尔看看电视,父母怕孩子耽误了学习时间,啪塔一声关掉了电视;孩子偶尔看看手机,父母生怕孩子看到一些不该看的学坏了,没收了手机;孩子周末打打游戏,父母怕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偷偷断了网……

其实这些事情本身没有多可怕,就像小女儿这次攒肚子一样,都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父母的过度焦虑把自己吓坏了,于是想方设法控制着孩子,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似乎唯有把孩子紧紧掌控于手心,才可以确保孩子万无一失。

很多时候父母的爱不过是在孩子想要一个橘子的时候拼命塞给孩子一车苹果,还责怪孩子为何不为那一车苹果而感恩。

作为新一代的父母,我们要更关注孩子的想法,用更科学的方式养育孩子,让孩子成长为他想要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

也许,孩子的成长只需要父母停止焦虑,静待花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