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相关关于出版的一切

编辑工作手记之折校

2022-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我这知识都学杂了

折校,顾名思义,一边“折”一边“校”。“校”是校对,很好理解,那么“折”是什么呢?

当你拿到一本需要折校的稿子,你要做的工作是,对照原稿将稿件中的字、句、段修改至与原稿一致。在这个过程中,一边看原稿,一边看新稿,难免会出现看漏行、看差地方的情况,所以将原稿“折”起来,看一行,折一行,这样能提高校对的准确率和效率。因此,折校也称为“对照校”。

当然,并非所有的编辑在折校的过程中都会依照这个“土办法”来开展工作。可以用手指,可以用笔画,也可以用电子产品辅助工作。只要顺利完成工作,使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稿件才需要进行“折校”这一流程呢?

比方说,文史哲类的书籍,在进行再版、改版的过程中,多会出现错漏,此时便需要进行折校。或者在大篇幅引用前人作品时,也要保证原作的纯粹性,不能随意更改其中的字句。尤其是“的地得”这种受时代因素影响的词语,往往不受制于我们当前的语言使用习惯。

在折校过程中,如果原稿本身就是错的,应该怎么做呢?是完全依照原稿将错就错,还是自行修改为正确用法呢?

改,还是不改,这是一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性的稿件,原稿出现疏漏也是情理之中,编辑完全可以自行修改,使之符合语言的规范。而那些师出有名的经典作品,它们的用法在岁月的长河里已经形成特例,虽然我们现在不这样用,但是最好不改,以保持作品的时代特色。

近来受人之托,在帮忙改版一本论文集。当中的专业术语自然非我知识水平所及。所以就有了折校这个流程,对照原稿,逐字校对,对于其中明显的常识性的错误,主动进行修改,而那些模棱两可的非致命性的问题,则保持原样。

折校,说简单,也简单。因为它是所有编辑工作中动脑最少的一个工种。你要保证眼到、手到、速度到,就能完成工作。说不简单,也不简单。校对不是机械型的工作,在校对过程中,也不能少了思考。如何使一本书达到出版的规范,将所有不统一的篇目达到格式上的和谐统一,如何使一本书的版式设计合理且美观,这都是编辑需要持续不断思考的问题。

文件转码时常出现大量错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