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阁旷世经典作品《文史哲》

我将重新理解中后期明史

2019-02-02  本文已影响7人  风云义_闽魏

        明英宗朱祁镇似乎想依托受宠的宦官王振势力夺回实权,而与“三杨”为代表的文功利益集团角逐,致使“土木之变”,大明军功集团实力丧失殆尽。
      文臣甚至当着继任者代宗朱祁钰面前,爆发了将干预朝政的宦官党羽活活打死的“午门血案”,此颜面扫地之举而至尊竟未敢作声,还得褒奖一翻,此刻似乎寓意着他们已经完全掌握着整个朝堂。
        我们似乎很难理解明明政绩卓著的成化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却在史书上的记载只是贬义的几笔,概争夺了他们集团的利益?
        循规蹈矩的的朱祐樘成了一代明君、中兴之主,极力反抗的朱厚照、朱厚熜和朱翊钧却成了昏君、衰亡之主。“豹房”一个霸气测漏的地方,你认为会是一处玩弄寡妇、妓女的场所吗?那只能是一个军事、武力集中训练营,女人只不过是一种掩饰,皇帝是如此的崇尚武功,而自诩为“镇国公”、“大将军”,而不是毫无实权的傀儡天子,并试图通过御驾征伐异族残余势力和叛乱的宗亲皇室以达到目的。他们是决对不允许他这样“荒唐”下去的,只能用一种大逆不道的极端方式终结一切。
        我们似乎亦很难理解清心寡欲的孝宗弘治皇帝和武力爆表的武宗正德皇帝为何都命定于三十出头,是否有何阴谋?后者甚至更加荒唐,竟溺毙于之前曾经出过事的同一处。还有“壬寅宫变”,又做何诠释?几个宫女又为何有此胆量行弑杀皇帝之举,背后又有何势力支持,而在此之前,皇帝曾杖毙几名反对的大臣。
        所谓的正德的荒唐,嘉靖的“大礼议”和万历的“国本之争”决非仅是封建礼教的约束,实则暴露出皇权与文功集团的利益之争与矛盾,前例宋英宗赵曙因此而惶惑早亡无所作为,概当时朋党之争而无能为力,亦被称之为守成之君,与明孝宗如出一辙。手握权柄的万历皇帝更是抝不过朝臣而长期罢朝,而被安上“明非亡于崇祯,实则万历”的罪名,三大征的功绩被诠释为劳民伤财。
        刘谨决非一无是处的“立地皇帝”,他曾是一位实干的改革家。“三杨”的接班人似乎与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脱不了干系。反抗奏效的天子反而长寿,他们便是道教皇帝和二三十年不上朝的天子,这又是缘何呢?
        我们对于明朝后期权力的失衡而导致明亡的传言有所耳闻,所谓魏客集团的覆灭而导致朱明极速灭亡的结论不是空穴来风,臆断猜测。
        自此,东林一党独大,毫无制肘,末帝无力从富儒们手中集得足够军饷,皇帝即便是有意南迁也无济于世,无奈君王只能死社稷,而儒家大臣们却摇身一变、华丽转型为新朝的政要。偏安流亡南廷更是延续这一传统。

          投降叛国、大汉奸洪承畴更是成为开清功臣而至今荣登庙堂风光于敝市(福建泉州),范文程事迹因其居留胡朝不可类比,不作累述,吴三桂名声的败坏则是源于反抗康熙,而非当初放清入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