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散文树洞

大学里的那些人2

2019-04-20  本文已影响139人  杰翔

      他把红尘一砖一瓦砌成墙,让时光如一江春水缓缓流淌,他把世事一层一层搭成城,让岁月如一曲民谣悠悠奏响。他的世界没有风云变幻,雨时轻随雨打芭蕉的错落有致,晴时漫随天外的云卷云舒。他理想中的生活会是五柳先生的采菊东篱,折腾不起太白的长风破浪,或许没有仰天大笑的狂傲,也藏着一份不折腰于五斗米的倔强。

      这一个开场想必是目前为止最华丽的了我在想一个词来概括我这位“二师弟”的性情时,突然窜出了“和蔼”这个词,这也很符合他“朝气养老院”院长的身份吧。院长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很随和,就是发脾气看上去也很可爱的人。许多人都“汲汲于生,汲汲于死”,而他却好像总是一副“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的模样,时光在他眼里似乎总是静好的。

大学里的那些人2

      倘若把生活比喻成一座巨大的监狱,我在想余二会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哪一个角色。他不会是安迪,他不具备那种冒险的精神,他或许会是老布,但也不至于被体制化成那般。他应该是老布和安迪的复合体,适应着现状也怀揣着希望。而我可能就是瑞德了,根本不抱希望。

      院长是个不够自信的人,但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擅长利用悲观去给自己制造小确幸。他只是习惯把希望缩小化,让自己不至于太失望。他努力播种着希望,却不敢幻想那硕果累累的模样,所以只要最后树上还挂着果实,于他而言就是一场惊喜,他让生活处处是惊喜。这和我恰恰相反,我总是做着不切实际的梦,醒来后体会着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我的生活处处是惊悚。就比如他们考完试总是说,完了,要挂了,然后发现自己没挂得一场欢喜。而我经常说,稳了,90+妥妥的,然后就是一场空欢喜。

      余二也是15年的那个暑假的群聊党成员,我突然想起我“大师兄”的名号似乎是拜他所赐,他应该是最早这样叫我的。我还记得开学和国杰去接这货,这家伙白T恤套衬衫,一米八的个子从车里出来,单肩背包,彬彬有礼,俨然一个风度翩翩的少爷模样。

      我们有一首共同喜欢的歌,叫做《知足》。“怎么去拥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不能知道足够…”第一次接触到这首歌是在初中,那时候我们的音乐课是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上的,她每节课会教我们唱一首歌,让写字还算比较好看的我把歌词抄在黑板上。我在抄《知足》时,头几句歌词就让我喜欢上它了,旋律中融入的那段“小星星”更是撩动童心,一遍下来就彻底爱上了这首歌。和院长一起唱这首歌时,似乎能找到一种共鸣。

大学里的那些人2

      我问院长,你有没有意向的城市,院长的回答很院长:我只想找个适合养老的城市。我觉得余二很像是一个民谣歌手,可以在自己热爱的城市的街头走到灯都熄了也不回头。他好像没有很多疯狂的追逐,但一直都默默朝向自己的小追求,就像他喜欢的许嵩一样,不去追逐舞台上的灯光亮丽,且去独赏自己音乐世界里的河山大好和在那不遥远的地方的哥本哈根月光。

      院长到现在还没确定自己的人生目的地,他要求稳,他很谨慎,他怀揣着成功的希望,他要给自己的大学生涯制造最后一场惊喜。相比来说,我才是个骨子里的悲观主义者,草率地决定,草草地准备,既不对成功抱有很大的期望,也不对失败怀有过多的恐慌,就这样没心没肺地准备着,成则更上一层楼,败则一破碗走天下。

大学里的那些人2

      说好江苏再会,你却中途易辙。今后来你的养老城,要好好请我吃顿违约饭,好好一起再唱一遍《知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