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希望一直都在
1994年4月6日,一架载着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和布隆迪总统的飞机在卢旺达首付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总统同时罹难。次日,空难在卢旺达国内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之间的互相猜疑,从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种族大屠杀,令世界震惊的人间悲剧就此拉开了帷幕。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有时就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掺杂着几分猜忌。可是,当有所谓的权威人士率先举起手中的刀时,便会有人跟随着,鲜血便成了河流,流入大海。甚至,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血腥和悲伤。
回顾历史,会发现字字都有鲜血在流淌。百日之内有高达100万人死于非命,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阴阳相隔。在这场鲜血淋漓的沙漠里,人们发现了一片绿洲,那是希望之源。保罗,是米勒·科斯林饭店的客房经理,也是一个让我认为城府颇深的胡图族人。他会利用职业原因跟众多的欧洲游客、军界政要搞好关系,也会以八面玲珑的姿态维护着饭店里的顾客。不过,做这些事情的原因更大一部分是为了保护他的家人,保护他的家庭。
历史是长篇巨制,利益当前,有时生命就一文不值。即使饭店里有维和部队的人员以及媒体界的人员,但是世界刻意的隔离便会蒙上多人的眼睛与耳朵,看不见没有呼吸的尸体,也听不到充满绝望的呼救。然而,他们仍旧能看到报纸上的每个字,继续品尝美味的晚餐。
1268名受难者和保罗一家躲避在米勒·科斯林饭店,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危险来临,影片中没有更多对鲜血和尸体的描写,而在将紧张的气氛在解决危险时表达得惊心动魄。保罗一次又一次的铤而走险,一次又一次的无奈,残酷就在不经意之间,屠刀距离脖颈仅差一点点。
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保罗让受难者打电话给自己的亲人朋友进行告别,看似平淡却心潮难平,每一句话都是含着泪水。
恶意也许会被低估,但是不要低估一个人的善意。最后,1268名受难者和保罗因为临终告别而得到了救援。
《卢旺达饭店》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3项提名,豆瓣得分8.8,很多人称它为非洲版的《辛德勒的名单》。
在影片中,人性的光辉很感人,但是更多的是希望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