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22-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
本文是《你的灯亮着吗》第二篇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引出问题的终极定义,并给出了上一篇文章中电梯问题的解决方案,另外提出解决完一个问题可能会引起另外一个问题,那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01
如果你刚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坐在最舒服的椅子上,打开书,刚好看到这里,那你的幸福感可能十分强烈,想出哪怕一个“问题”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好几百个了。不过如果你稍稍敏感一点,就可以发现如下这些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
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随着你的敏感度提升,问题随之也就来了。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在一座新建的大厦中,电梯不够用,员工在每一层等待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抱怨,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理想的状态是乘坐电梯时只需要等一小会儿,现实的状态则是现在等待的时间太长了,从这个角度看,可以通过调整理想状态或者改变现实状态来解决电梯问题。要么真正缩短等电梯的时间,要么想办法让等待时间显得短一些。
其中一个方案是每层楼的电梯旁边都装上镜子,让员工在等电梯时可以找下镜子,整理下自己的仪表,从而让等待的时间显得短一些。
总结: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采用降低敏感度,也就是降低理想状态现实状态的差距解决问题,另外也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让现实状态显得没有那么差
02
一家大型计算机公司研发出了新型打印机,与之前任意一款机器相比,它速度更快,印刷也更精准。有新技术作保障,提高打印速度是很容易的,但工程师团队在确保打印精准度上遇到了一些麻烦。打印出的成行文字有时歪歪斜斜,有时虽然每一行文字是平直的,但在表格纸上的位置会时不时跑偏。每进行一项新的打印测试,工程师们都要花大量时间来测量输出稿的准确性,费力不讨好。
团队中最年轻也最聪明的工程师丹·德林提出,应该设计一种工具,用来在打印纸上标记出一个20厘米的间距,做印记、打孔或者其他方式都行。以得到的标记作为基准线,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找出印得不整齐的地方。
于是几名组员开始仔细考虑设计工具的事。然而大多数人都陷入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在纸上做标记就是要把标记给印上去。鉴于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打印机设计师,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丹·德林跟打印机打交道比较少,他想出了一个出人意料而且高效的主意,最终成品是如下图所示的铝条,上面装有小针,可以准确地在定点上扎出小孔。
这样一件工具制作起来很容易,而且结实耐用,精确度高。这下,之前花在标记标准间距上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了,丹的经理为此十分得意。几周下来,新工具的功劳有目共睹,经理决定推荐丹参评一项公司特别奖。他还从店里定制了一件这样的工具放在办公室里,这样就可以一边研究它一边写报告了。
不幸的是,他没像上图那样把这件工具侧放在桌上,而是让它靠两条“腿”立着,如下图。
整个部门的人都听到了部门主管发出的一声惨叫,他的臀部被扎出了间距恰好为20厘米的两个洞。
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当人们通过改变状态“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新制造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来。简单地说,
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下一个问题的来源。
我们永远都没法避开问题。问题、解决方案、新问题循环出现,构成了无尽的链条。能指望的最理想状态就是新问题比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要好对付一些。
有时,我们简化问题的方法是把问题抛给别人,这种办法叫做“转移问题”。如果使用得认真谨慎,能帮得上大忙。然而在更多情况下,新问题是无意之中产生的,为了减少因为新的解决方案导致新的问题出现,给出解决方案之后,接着想:会不会导致其他问题出现,看看你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想不出至少三个可能有出错的地方,你就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问题。
某些问题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发现问题的存在,一旦发了问题存在,解决方案相对容易找到,关键是要能发现问题,在把一项“解决方案”付诸实践之前从各个视角对其审视一遍,而不是等到出现灾难性后果才意识到问题存在,每转化一次视角,可能就会发现新的问题,在转化视角时,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对一个方面太熟悉了可能不会发现问题,但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可能会从全新的视角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