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一单元~引论·文化定义17/刑场琴声
那位带着酒和琴来到阮籍母亲灵堂的年轻人叫嵇康,他是曹操的曾孙女婿。他本身是一位大音乐家,不仅是音乐实践家,而且是音乐理论家。
嵇康有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生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理论史上的扛鼎之处。他说,一般人认为,音乐有哀有乐,因此,就会频频用来表达各种情绪,张罗各种仪式。真正的大音乐,是天地之音,自然之音,元气之音。他说,音乐如酒,谁说酒一定是制造欢乐,或是制造悲哀的音乐?又像是树,柳树被风一吹,弯下身来,很像是含情脉脉地与谁告别。其实树就是树,自然之物,与悲哀和快乐无关。
当时这位大音乐家的日常事务,居然是打铁。
他长期隐居在山阳,后来到洛阳郊外开了铁匠铺。每天在大树下打铁,他给别人打铁不收钱,如果有人拿点酒来作为酬劳,他就会非常高兴,立即在铁匠铺里拉着别人开怀痛饮。
他光着膀子抡锤,肌肉毕现,是一位远近文明的美男子。
魏晋名士,除了那位永远的中国第一美男子潘岳,大多都相貌堂堂,连最严肃的历史书《晋书》在写到阮籍和嵇康时,都要在他们的容颜上花一些笔墨。但比较起来,嵇康更帅,说他已经到了“龙章凤姿”的地步,这在中国古语中是形容男性外表的最高等级了。嵇康有一位朋友山涛,曾在文章中这样描述:他的身材,在平日像一棵孤松,高高独立,一旦醉了,就像一座玉山,即将倾倒。
这位帅到了极点的铁匠,居然是一位千年难遇的大音乐家、大艺术家、大哲学家。
这天,他正在打铁,一支豪华的车队来到铁匠铺前,车队的主人叫钟会,是一位受朝廷宠信的年轻学者,一直崇拜嵇康,但嵇康不喜欢这么豪华的排场,认为这个车队破坏了他返璞归真的天然生活。他只是扫了他们一眼,继续打铁。钟会非常尴尬,等了一会儿,还是无法和嵇康交流,只得上车驱马准备回去。
这时,传来嵇康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来了,又看到了什么?走了。”
钟会回答得很聪明:“我听到了一点儿什么,来了,又看到了一点什么,走了。”
这以后,嵇康遇到了一件让他非常生气的事,一个哥哥企图占有弟弟的妻子,就向官府反告弟弟不孝,“不孝”在当时是死罪,嵇康认识这两兄弟,知道事情的原委,便写信怒斥那个哥哥,并宣布绝交。但这一来,他因为不孝罪的同党被捕。
统治者司马昭要杀害嵇康这样一位名人毕竟有点儿犹豫,但是,有一句小话递到他耳边了,说的是:您现在统治天下已经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只需稍稍提防嵇康这样的傲世名士。递小话儿的就是那个被嵇康冷落在铁匠铺边的钟会。
于是,司马昭下令,判嵇康死刑,立即执行。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还有太阳。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从大狱押到刑场。
突然,嵇康听到前面有喧闹声,而且闹声越来越响,原来,有3000名太学生正拥挤在刑场边上,请愿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让嵇康担任太学的导师。
一个官员冲过人群来到刑场高台上宣布:朝廷旨意,维持原判。
身材伟岸的嵇康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看了看太阳,便对身旁的官员说: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首曲子吧。不等官员回答,他便对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说:哥哥,请将我的琴取来。
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嵇康坐在琴前,对3000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弹一遍《广陵散》,过去哀笑尼多次要学,都被我拒绝,《广陵散》于今绝矣。”
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
弹毕,嵇康从容赴死。
这是262年夏天,嵇康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