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力赚钱散文人生旅途

失去的沉痛,给了人生一次次反思和重构的机会

2018-04-09  本文已影响199人  知识混子_e57e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

下午上课, 面对着台下听讲的学生,他们或若有所思,或三心二意,或私下交谈。我突然觉得,生活,对于他们来讲,太平静了。岁月静好,也许就在这舒适而平淡的大学课堂中吧。

很久以来,我总是一厢情愿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的学生,尤其是我带班的学生尽早成长,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具体办法。

忽然,我想起了一件事。

那是在大概8年前,我去甘肃和四川交界处的郎木寺旅游,有熟人的亲戚在郎木寺修行做僧侣。所以,在参观的过程中,就全程由那位僧侣带着我们,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解。关于佛,关于眼前的寺,关于各种唐卡画像。不虚此行。

参观行将结束,在一处有树的开阔地,大家在一起休息,这位热心的僧侣没有休息,和我们谈起了佛法对人生的认识。大家三言两语,多是向僧侣请教,僧侣也热心得给予了解答。时隔多年大部分对话内容都忘记了,但是僧侣说的一段话我还记得,记了很多年,直到今天。

僧侣说,他们修行的时候,上师(他的老师)曾告诉他们:“每天结束时,一定要想到,可能有人见不到明天的太阳,每天,每个人,都应该想到自己的死。当你每天能想到你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很多原来的看法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这段话,对当时的我有很大触动。我突然意识到,好多时候,我们好像以为眼前的生活就是这样了,虽然平静如水,但是会一直持续。至于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几乎没有怎么认真想过。从那时起,我开始思索。

而此时此刻,我站在讲台,面对着台下年轻且还显稚嫩的面孔,面对着他们似懂非懂的表情,僧侣的那段话又重回心头。我突然意识到,像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样,他们之所以对生活没有多大感受,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经历过多少人生中重大的失去的时刻,便也没有多少真正的机会去真正地思索。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这个时候,正好我讲的内容是心理学自我概念相关的。于是,我向学生表达了我的观点:自我的成长和自我概念的形成,不是平均速度稳步前行的缓慢的渐进过程,而是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突飞猛进,尤其是在你自己或身边人有重大的变故的时候。比如,死亡这个主题

于是,我再一次出卖自己,掰着手指头,向他们例举了近二十年多年来,我所经历和面对的逝去事件:

1.高中同学在工作后不久因为冬天生火取暖夜晚中毒意外去世;

2.大学同学肺癌去世,留下5岁的儿子;

3.大学同学年后奔丧返回,在单位醉酒后落水去世。他父亲在年前为了迎接他回家,整理房屋从梯子上摔下来去世;

4.多年前单位领导,一个性格很好的人,肝癌去世;

5. 过年大年初二单位好朋友、好同事生二胎大出血去世,美好的期待变成深深的哀痛;

6. 父亲在自己大学毕业前3个月病逝,当时还不知道自己儿子是否找到确定的工作单位;

7.爷爷在我父亲去世后一年半去世。儿子的去世带给老人很大的打击,从一个乐观生活的人变成整天坐着小板凳面朝儿子埋葬之地默默落泪的老人。

8.奶奶在今年大年初四晚上去世。

等等。

其实我知道,我所经历的这些失去,并不是人群中最令人悲伤的,只不过是平凡人的人生必经必经道路而已。在读这篇短文的读者们,你也可以试着回忆一下这么多年你有过多少类似的“失去”,我想,这些失去,一定也曾多少给过你一些心灵上的冲击与震动吧!

每一次的失去,都是对自己的重大影响,除了悲痛之外,促使自己重新思考人生及其意义,直到现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打击中,逐渐的尝到人生真味。

“我明白,拔苗助长式的期望恐怕不会成功,因为,你们还需要时间,需要不断的经历,有的经历,是语言无法替代的。对于自我的探索和自我的成长,恐怕是一个长期经历的过程。你们需要经历,也需要一些思考的机会”。我在课上说。

这时,我想到了美剧《西部世界》中的几句对白: “受尽煎熬时的你,才是最真实的” “让他们(人造接待员)有意识的关键,是悲痛——深刻体会事与愿违的沉痛打击。。。你们需要时间,好让自己变强。”

痛苦使人思索,你们需要时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