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之读书笔记之05、06、07
05 同理心训练: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这节主要讲潜意识、防御与说服。作者用几个问题引入了内容。
1、人为什么会口是心非?
因为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的场景和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地说一些他觉得正确的话。但是,在这个场景中所谓“正确的话”,并不能代表这个用户真实的选择。
所以,比如我,如果不是在公开的角色中,或特定的场景下,我回家自己看个影片、选个产品,还是会按照自己的真实需求来。
划重点:不要被言辞迷惑,而要想办法看到用户的真实选择。
2、销售和产品经理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好销售擅长的就是打破防御, 因为任何一个人对销售人员一定是防御的。所以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销售人员要充分调度自己可以呈现的所有资源:自己的外貌、仪态,产品包装、价格折扣。
2、从用户意识层面,让用户认为自己获得了专业服务,而且赚了便宜。
3、从用户潜意识层面,再抓住用户心理上小小的满足或不安,打破用户的防御,说服用户,促成用户的选择。
那么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1、体会各种人的情绪与潜意识;
2、不被一个人基于角色化交流而说出的言辞所迷惑;
3、看到人基于潜意识流露的真实选择。
只有当你能做到以上几点,你才有了做一个好产品经理的开端。除此以外,对用户防御的态度和敏感度,也是一个好销售和一个好产品经理的区别。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
因为作为静态的产品,其实是没有机会说服用户的。所有让用户思考、琢磨一下的产品,其实都是在推开用户,给自己抬高门槛,降低转化率。
而一个产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所以烟酒营销大师李克,他说包装的经验,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熟悉感。明明是烟草新品,但是包装一定要让用户觉得很熟悉。 熟悉的感觉就是潜意识里觉得安全的感觉,这样就不会触发防御。
潜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潜意识里已经存在的东西,是什么时候被放进去的呢?简单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你童年的时候。
因为那个时候什么都不知道,还没有建立意识和防御去辨别。这时的观念就会直接进入你的潜意识,成为你最内在的感知、你本能情绪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要了解一个人,需要了解他的童年。你想了解一个人的关系模式,最好是了解他童年时与亲近的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几乎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模式。
另外一种情况,是一个听上去很玄的词——催眠。比如:微笑是一种催眠,因为它会让你放下防御;重复,也是非常重要的催眠,这是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最重要的方法。比如无空不入的脑白金广告。
潜意识有多重要呢?
因为人做一个动作,也许是意识判断,但是70%是潜意识的选择。
基于意识与人交流,其实是高级防御模式。基于意识清醒的交流,达成交易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对方清晰地感觉到一点——“我占了便宜”。所以小米手机重复性价比的宣传口径,是一个基于意识判断的沟通策略。
所以,如果你不能用持续高压灌输、高频重复的方法,改变对方的潜意识,那么就要放下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判断,放下显示自己高明、教育用户、说服用户的念头。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要做的事就是不让用户启动防御。 主观愿望过强的产品经理,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如果要做一个拥有大用户量的产品经理, 你会看到的是“人欲即天理”,要尊重人欲。
06 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这节主要讲的是集体人格。集体其实就是一堆角色。
咱们从小的教育其实就是角色化教育,角色化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训练你成为我需要的那个角色。
你要成为好学生,好学生是个角色;你要成为好孩子,好孩子是个角色;好儿子是角色;好女儿也是角色。
所以,为什么孔子对于中华民族是非常重要的人,因为他给我们整个民族都写了角色说明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妇。
那么产品经理应该如何看待角色呢?
比如一些很初级的产品经理,他们特别喜欢用一个词: “应该” 。他们认为用户应该这么做。再比如很多女性觉得男友或者丈夫,为什么老是不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去行动呢?
问题是:对方凭什么按照你的预期去行动?
其实这两个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角色化思考,而放弃了对一个真实、完整、鲜活的人的观察和接纳。人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
如果你是想做一个能让用户放松使用的产品,或者你想和一个人拥有轻松惬意的亲密关系,那么你为什么要给对方那么大压力,让对方来扮演你所期望的角色呢?
所以,基于角色化预期很难和人互动。不管是在生活中真实地与人互动,还是通过一个产品与人互动,你都很难基于角色化预期做到。如果你的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要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而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但是如果你是在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划重点: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的,而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如果你想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那么首先要学习的就是通过“去角色化”来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用一堆“应该”来臆测用户的行为。
如果你希望用户在很放松的情况下,毫无压力地、自然地使用你的产品,或者你想找到在生活中可以放松惬意相处的伴侣,那么你就要放弃对人的理想化、角色化预期,去认识并接纳那个在“角色”下面真实的人。
角色化生存其实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07 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良好的产品思维是今天最稀缺的职业能力。 那么,具有什么天赋的人,最适合做产品经理呢?
答案是: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经理。 因为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而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创造力要求对自我有极深的体察和释放,但控制力是自律的体现,是社会化的产物,是对别人的体谅与迁就。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我应该自我呢?还是应该自律呢?当你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本质上你关注的就是规则与边界,其实你就是个挺自律的人。
但是,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是在这种自律的、集体主义的氛围中长大。所以即使再自我的人,可能都得有一部分学会自律。
你可能还会问:未来我应该释放哪一方面的能力呢?找到你自己的愉悦或者恐惧吧。
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
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
这两者,都会催生非常优秀、非常成功的人。
每个希望成大事的人,都需要想办法接纳与自己完全相反的那个人,让他成为你亲密的合作伙伴。
模块小结
到这里, 第一模块——同理心 ,就讲完了。
我们内在的愉悦、恐惧、潜意识与集体人格,共同形成了我们自己。当你要认识一个人,或者要做一个产品时,你要思考自己到底要在哪个层面下功夫?
你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内心 ,看到自己的愉悦与恐惧,看到自己的天分,看到用户的愉悦与恐惧,了解他们的潜意识和集体人格,不要触发他们的防御。
我对第一模块的理解:我觉的每个人都是一座城。有的城是三角形的,有的城是圆柱形的,还有的城是不规则的等等,你究竟是什么形状的,这是由你内在的愉悦和恐惧来决定的。也就是说,你的愉悦和恐惧形成了你这个城的内核和边界。另外,你只有认识了其它城的边界和内核,你才能和对方很好的交互。知道对方哪些地方是不能碰触的。但若想和对方发生深层次的连接,你需要明白对方的需求,顺应对方的潜意识。把对方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单一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