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随笔5|借钱
钱能帮你看清一个人的人心
在乡村的民间借钱,中华文明之传承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互帮互助的精神,温暖又美好。
记得很小的时候,漆树湾的邻居张伯伯家人生重病有生命危险,非去县医院不可。那个秋天的傍晚,张伯伯急匆匆的提着十个鸡蛋来到我家,向母亲借钱。后来听母亲说,那天刚好收到在重庆工作的父亲汇来回来钱,共十元整,母亲当晚借给张伯伯五元,张伯伯连夜赶六七十里路将妻子送到县医院救治。自此,张伯伯一家几代人对母亲借钱一事铭记于心。几十年后,母亲过世回老家入土,张伯伯的孙儿辈为母亲的丧事忙前跑后,已经三代人了,还说母亲是张家的大恩人。
世事难料,曾经梦想做放牛娃的我,进了城,做了律师,代理借款纠纷案件也不少,就是通过司法程序帮助出借人追债。特别是个人之间的借钱关系,有兄弟姐妹之间的,有老乡之间的,有同事同学之间的,有生意上的,有借钱买房买车的,有恋人之间的,甚至还有赌债,五花八门。当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后,特别是有还款能力的,总会找有一番说辞或理由而耍赖拖着不还。
有的人,借朋友、亲戚、同事、恋人之名,在借我之前还会设计“高明”的手段和完美的愿景,比如以合伙开店的名义,当拿到钱后并未按照借钱之前说的去履行义务,一旦翻脸,可能连你的本钱都拿不回来,还要去承担亏损的风险。
在喧嚣的城市里发生的民间借钱,离千百年来的乡村互帮互助借钱的良俗越来越远。我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对农耕社会文明:
《城市套路》
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
从一栋楼到另一栋楼
从一家门到另一家门
从一扇门到另一扇门
处处都有设防的密码
没有密码不算城里人
城市的套路就是这样
你防着我,我防着你
人心与真情在密码间
渐渐的被遗忘在角落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几十年前,母亲借钱给张伯伯家里五元钱救命的故事,多美好啊!
今不禁要问一句:借钱不还的人,你所借的那钱去哪儿了?东躲西藏的日子真的好吗?
出借受害人,莫要生气,人生的路上,谁不曾被这样那样的“陷阱”伤过又走过。金钱美好又无辜的,其实就是你的善遇上了他的恶而已。好在你有自己生活的方向,以自食其力为荣。不必纠结,不必心痛,让恶人在法律的绳索上挣扎,一天不解除强制执行,恶人就不会有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