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笔法与朝核危机
先说近的。话说金正恩自从上台以来,内幕新闻不断,更有一众砖家预言此君会死于暗杀。六年。正恩的招牌式笑容越发灿烂,而受某国政府关照的金正男却实实在在的被人毒杀了。当年漫天风雪中扶灵的托孤重臣也被清洗了七七八八。
说回来。朝鲜人惯会荡秋千的。
二十几年前,我看的是照片。仍是小小脑补了一下场景。恐高症伤不起
王羲之笔法与朝核危机
话说荡秋千,只是借势,并不耗力。
中国需要朝鲜御日本,俄毛需要朝鲜以争太平洋,美国需要朝鲜以维持军事占领。
三国各有心事,金家居然太太平平搞了核弹,不亦快哉?
荡秋千,随其势子,或七米,或九米,势来不可当,势去不可遏。
王羲之用笔亦如此。
北宋黄庭坚书名甚大,称自己从〝长年荡浆〞中悟得笔法。不敢苟同。荡桨究竟论力气,用力,则意不真。刻意太过。黄庭坚活了六十岁,学他学到家的,明代祝允明,六十六岁。轻轻巧巧把养生的东西练成了扛木头。强。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称赞王羲之〝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纯扯蛋。
坦腹东床的王羲之,让朝廷为他一人改变行政区划的王羲之,发誓守墓的王羲之,怎么会不激不厉呢?
王羲之不但没有〝不激不厉〞,反而很激很厉才对。话说历代几大行,草书,作者写的时候通常是难受,生病了。姨母去世了,女儿死掉了,侄儿被叛军杀了,或者作者看破红尘了。
总之。那情形仿佛一个人拎着大包等班车。班车来了,突然包被人抢走了,班车也开走了,天地空旷,一个人落寞得像个傻瓜。
此时此刻,毫无修饰,出于天然,则变化不穷。有心写好,则为做作出来的淡泊,或者刚健,或者浑厚,或者清新。一个字,伪。
可惜王羲之的姨母只能死一次。他还是又激又厉的日子多一些。王的笔法并非用笔尖划来划去,笔落在纸上是不规则的一片,用这片接触面蛮不讲理的直接了当的横冲直撞,才是真的王羲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