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课程管理&研发设想
引言
最近两年,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发布,语文课程改革的呼声是越来越高。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语文素养的培养,经典国学的崛起,把语文学科的市场推进了红海之中。如何在这个风口抓住机会,一举拿下语文市场,成为了一些线上线下大公司、线上线下小公司都瞄准的对象。
机会带来市场,市场带来竞争,竞争带来压力,压力带来焦灼。每个公司都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目前,笔者观察到一个现象,一些原来有做应试语文的公司,开始在大语文上发力;而原来在大语文上立足的一些比较新的公司,也开始逐渐关注应试语文。应试语文的刚需,大语文的未来赛道,让应试和大语文两条线的公司都进入到了焦灼和迷茫中。
在这个大形势下,语文课程该如何做?研发管理该如何进行?这两个问题必将成为每个公司都会追问的问题。下面笔者想就个人的从业经验和行业观察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K12语文赛道的现状与公司分布
尽管很多人觉得比较迷茫,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从笔者的视角来看,在K12语文赛道上,其实就是两对关键词:线上教学VS线下教学;应试语文VS大语文。我们把这四个因素构建成坐标轴,就能清晰地看到目前语文赛道的现状与公司分布。
在讲解这个坐标图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参考一个课程产品的维度(见图1)。我们来看,在考虑一个课程产品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教学形式:线上录播、线上直播还是线下课。若是直播或者线下课,基本上就要考虑班型、每次课时长、每期课时长、服务轻重、学员年级等维度。仔细观察线上直播和线下课,在应试语文赛道上,线下有的所有形式,基本上线上都已经有了。若有所差别的话,就是线下课的模式基本成熟;而线上直播课以什么方式开展,已经摸索出了一定的方法,但是并没有成熟。
而在大语文赛道上,基本上还是直播和线下班课,以及各种录播课为主。因此大语文课程,怎么上,其课程组织结构是什么,尽管窦昕做了一套大语文理论,但总体还是其实是不太成熟的,后面笔者还会接着分析。因此说,大语文课程是有很多机会的地方。
【图1】
接下来,我们就各个象限来具体看看。
【图2】
我们先来看第三象限:应试语文+线下教学。
这个象限是教培行业的起点。从新东方的留学英语培训开始,到现在培训龙头企业的形成,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语文学科应试教育起步到现在,也至少有了十二三年的时间了。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面,围绕课标、考纲、教材、真题、模拟题等,基本上全部都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且有效的语文应试提分体系。而目前所有的应试语文课程,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这个体系基本成熟,所有有升学压力的学生,基本上都会进入到这个系统中学习。对于新公司来说,如果要拓展业务,整体没什么机会了。
我们在来看第二象限:应试语文+线上教学。
这个是互联网教育兴起时候开始的。在应试这个赛道,既有最早兴起的一批网校在做,如101,四中;也有传统的大型教培机构转攻线上。应该说,应试课程体系也是基本上把线下研发的内容搬过去的,各个机构的教学内容并未有太多的区别,唯独在教学形式上有区分,或录播,或直播,或一个老师,或双师等。在直播课这个点上,大家都还在积极的摸索中。
线上既有系统课,也有专项课。但是因为很多技术问题、教学难题有待克服,因此若新公司从这里进入,还是有机会的,但需要有突破性的变革。
我们再来看第4象限:大语文+线下教学。
大语文市场的火热,窦昕的作用不可忽视。他的大语文模式:国学+文学文化常识+阅读+写作成为了大语文的代名词。一些大机构的大语文产品,基本上就是模仿这个模式来进行课程体系的搭建的。
因为线下教学的特点,固定时间、地点、班级、教师、课程等需求,系统的大语文课成为大家的首选。有个别在线教育公司,开始线上反攻线下,开展线下的大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新公司,在缺少课程积淀的情形下,要拓展线下业务,会非常困难。
我们最后来看第1象限:大语文+线上教学。
笔者相信,这个应该就是新公司最有机会的地方。观察一下目前的大语文赛道,一些公司基本上都是以语文某个专项领域切入,然后站住脚跟,开始往语文全部项目进攻的。这里爆发出了很多的在线教育公司,大家都瞄准了这个机会。
笔者认为,在这个象限,语文专项研究,应该是最重要的打法。一个一个专项的突破,然后不断积淀,最后形成公司的大型、重型课程产品。
二、课程管理与研发思路
在讨论如何进行课程管理与研发之前,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语文学科有体系性和序列性吗?
笔者认为是有的。笔者在所写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语文教学产品短时间内无法有大规模爆品出现?》里分析过,英语学科作为一个语言类学科都能构建出知识体系来,语文学科同样也应该可以。我们知道,英语学科的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听力等,K12考试、留学考试、素质培养等都有被解构得非常清楚了,其学科本身最底层的知识点已经被挖掘出来,然后组织知识体系会有比较容易了。当然这离不开英语教培行业30多年研究与沉淀。一旦学科的底层知识被开掘出来了,就能为各种情境、各种思路的教学所用,就有了被组装成不同产品的可能。
基于这个假设:语文学科有体系性和序列性,笔者提出研发管理的三中心模型。
研发中心——从学科逻辑出发,以学科模块为单位,进行学科知识的梳理,研发最小学科知识点,突破研发难点;将学科知识点进行分级、分层、排序、整合。
【图3】
我们看图3。
研发中心,相当于构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地方。通过对语文学科专项、不同知识模块的研究、挖掘,让研究深入到每一个知识点。这样,每个知识点,就变成了课程中的一个最小元件。这个元件可以进行不同方式的拼装,成为整个课程的基础要素。
研发工作比较耗时耗力,如果等到所有元件都出来再组装课程,会来不及。因此,不妨以第三级的知识模块为单位,来进行研究。一个小模块一个小模块研究,出来一个就投放一下市场,然后根据反馈不断再升级优化。
这里需要预先设计好标准的地方是:最小知识点的课,以什么样的规格,什么样的状态出现?那种形式最方便进行最后大组合?
教学中心——从服务教学出发,以规范教学流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责任,落实公司的产品和教学服务。
【图4】
我们看图4。教学中心,也是构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地方。通过对教学流程、教法、教学内容的研究。来解决线上或线下、大班或下班、长课时或短课时等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解决不同地域教学需求等问题。
产品中心——从用户需求和公司产品组合矩阵出发,提出产品需求。
【图1】
如果研发中心和教学中心的工作做得逐渐深入,并且研究成果不断沉淀的时候,最后出来的课程产品,其实就是一个玩乐高积木的形式了。
产品中心可以以课程研发和教学研究为核心技术,调取不同维度,提出各种产品需求。研发中心和教学中心组合教学研究和课程研发的成果,能拼装成不同类型、不同情境的产品。当不同种类的、不同形式的课程产品不断投放市场过程中,就能不断触摸用户的需求,相信假以时日,最终打造出公司的爆品。
小结——三中心模型:
研发中心——从学科逻辑出发,以学科模块为单位,进行学科知识的梳理,研发最小学科知识点,突破研发难点;将学科知识点进行分级、分层、排序、整合。
教学中心——从服务教学出发,以规范教学流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责任,落实公司的产品和教学服务。
产品中心——从用户需求和公司产品组合矩阵出发,提出产品需求。
三中心模型,其实已经在笔者心中萦绕了很长时间。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公司课程管理与研发工作是否可行?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其可行性如何论证,成为了一个难点,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看见一家教育公司是这样来研发语文产品的。
最近看到华为的周辉出的一本书,解答了笔者的问题。现将书中可以支撑笔者理论的地方摘要出来。
三、可行性论证
华为的产品研发管理模式——周辉
1.技术产品的分层分级——越往底层越是核心技术;越往高层,越是集成技术。
2.不同部门的职能与业务模式——有点阿米巴经营的影子
3.不同的商业模式——既有核心技术,又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模式,最为强大。
这样的模式,以核心技术、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为中心,让底层的专业技术和上层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有了无限的可能。
结论:
华为的研发管理模式非常有逻辑感,如果是研究数学课程,可能大家都还能接受。对于语文学科,或许大家都会质疑。如果大家认可这节开头笔者的假设——语文学科是有系列性和序列性的,那么华为的研发管理模式其实完全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研发管理的模式。因此说,尽管笔者提出的三中心模型并没有真正实践过,但笔者坚信能够为公司构筑核心竞争力,让课程产品以及未来的服务产品的组装有了无限的可能。
四、自适应学习模式
【图6】
最后提提互联网教育比较提倡自适应学习模式,笔者曾经在架构一个写作课产品的时候,基本就是以自适应学习来设计的。其学习流程如图6。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事项需要提前做好,才能完成闭环。
1.建立标准化评价机制与流程。就是说,孩子参加测试以后,老师如何批改,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评价后如何断定孩子的核心问题,会要有标准化的制度。
2.评价完后,系统要根据老师的评价,推送视频课程。因此,要建立一个大型的视频库,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调取合适的视频推送给学生。
3.要做好标签系统。老师评价后给孩子打的标签,要与视频库的标签完全匹配,这样系统的推送才会准确。因此,标签系统如何建构,需要提前把理论、框架做好。
结论:
自适应的学习模式,其实也不是一下能够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数据库,需要公司有大量的课程方面、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