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柔美文分享

《追风者》之思想改变

2024-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笑一尘缘2019

魏若来如果不是先有报国志,他看到黄包车等劳苦大众的遭遇就不会深感同情;看到自己敬佩的老师在众人面前说谎时,就不会跳出来跟老师对质;他就会像林樵松对革命者对普通人下狠手,他就会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崇拜沈图南。

可是,他没有违背他的本性,而是循着梦想的脚步,坚持正义,不断寻找,最后才会接受沈近真的革命思想,从而走上革命道路。

所以,所有的改变都有前提,那就是本人的思想动向。

比如常常看到焦虑的家长。为孩子找个各种补习班,孩子成绩依然不见长。究其根本是孩子压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虽然,家长老师天天耳提面命说读书有多么重要,那也只是家长老师觉得,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思想不到位,啥都白费。

有趣的事,家长不去想着如何引导孩子思想,而是天天纠结得找这个老师补,找那个老师教。

就像魏若来,起初沈近真刚跟他说革命思想时,他连听都不听,油盐不进。如果不是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他会 坚定不移地跟随自己老师的步伐的。

因而,要改变思想,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历。说破天,也不如做一次,我想说的就是这个理。

回到孩子教育。家长天天在孩子耳边叨着要努力,要勤奋,收效甚微。还不如带他们亲历劳动,体验生活的苦与累。但,家长又怕孩子流汗吃苦,唯恐有丝毫闪失,总在患得患失中。而孩子拿捏了父母这一点,更是有恃无恐地躺平。

只有当生活的风雨淋身时,估计才会清醒明白。否则有家长这棵大树的细心呵护,谁又愿意坚强勇敢,展翅飞翔呢?

身为大树的家长们,是否想过,大树也有无力庇护的时候,那时,你的那些曾经娇弱的不愿长大的小树苗如何应对生活的风浪呢?

如果那时才思想醒悟,似乎为时已晚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