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简友广场想法

提升沟通力的基本法则

2024-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棒棒糖读书

在与客户会谈的时候,你是否觉得自己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但仍然无法打动客户?

在公司团建的时候,你是否因为性格内向,鼓不起勇气,错过了让上司对你加深印象的机会?

在同学聚会的时候,你是否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又无法和同学尬聊下去,觉得聚会索然无趣?

如果是,请不要气馁,你并不孤单,因为我曾经和你面临类似的问题。

我今天向你推荐的这本书——《跟任何人都聊得来:最受世界500强企业欢迎的沟通课》,相信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迈克·贝克特尔,是美国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高级顾问。这个公司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但你也许知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作者史蒂芬·柯维正是柯维公司的创始人。

作为柯维公司的高级培训顾问,贝克特尔先后为世界500强企业进行过2500多场讲座,本书可以说是其多年沟通力课程的精华。

作为一位资深的沟通力培训专家,作者最想要告诉大家的是:

一、做真实的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技巧。

二、所有的交谈技巧都离不开交谈之道:真正在意对方,将对方放在你心上。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不仅对内向社恐的“i人”有帮助,对于社牛属性的“e人”来说,也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因为作者想要帮助读者“跟任何人都聊得来”,着重解决的,是每个人在沟通场合中都会遇到的“疑难杂症”,不管是哪类问题,我们通过本书,对症下药即可。

下面我将通过平时我们关于沟通力常见的一个误区和两个困惑,介绍书中的观点。

1.一个误区:想要改善沟通能力,先要改变内向的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从根本上来说,是很难改变的。对于一个内向的人来说,如果认为提升沟通力的前提是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内向,最后只能感到更加挫败。

所以,贝克特尔想要告诉内向者的是:

“坚持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作用。”

事实上,外向型性格的人,虽然确实比内向的人更健谈,但却在“倾听”对方时,容易出现问题。当他们讲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的时候,有时会令他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对方看上去心不在焉?为什么对方会不赞同自己的观点?那些沉默的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行为,当你和对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那这也是一次不成功的沟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沟通这件事上,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各有长短板。内向型的人更善于从独处中获得能量,在集体讨论中他们可能参与的很少,更倾向于独立思考问题。他们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深思熟虑,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更为可靠。所以内向的人并不是不善言谈,他们只是倾向于先思考再开口。而且,内向者也更善于倾听,所以他们往往能够使交谈更深入。

对此我深表赞同。我本身的性格就很内向,我也曾经认为自己在与人沟通方面是很难提高的。但是仔细想想,似乎也不是这么回事。我在大学的时候是系辩论队成员,上场打过比赛,也拿过“最佳辩手”。在工作中,偶尔遇到商务宴请的场合,我也能与客户在席间谈笑风生。

不过有些场合的沟通,确实是让我感觉比较吃力的。比如在一个有很多人的大party,我除了组织者以外,谁都不认识,这时会让我觉得非常不自在。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意识到,内向的性格并不是阻碍我与人沟通的根源,我所欠缺的,是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下打开社交局面的沟通思路与技巧。

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来破局呢?相信这也是很多和我一样的“i人”所关心的。

就让我们接下来具体看看这个问题如何破解。

2.第一个困惑:如何打开尴尬的社交局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交谈有三种模式。

如上图,第一种模式是,在沟通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左边的圆圈,即“我在交谈中做了什么”。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第二种模式是只关注右边的圆圈。

在交谈中过于关注自己,会使我们错过人际沟通中的最大资源——对方的人生阅历和观点。而如果只关注对方,这种“一边倒”的模式也不利于交谈的有效开展。

而作者建议我们应该采用的是第三种模式,关注两个圆圈相交的部分。也就是说,将注意力集中于交谈双方“共同的兴趣点”,找到属于双方共同的话题。

这样做能够带来的好处有三个:

一是双方会有更多可聊的内容,不用担心没有话题。

二是双方都会为共同的话题添砖加瓦,无形当中你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三是这样的交谈会更加有趣,也更加令人愉快。

那么,如何找到双方“共同的兴趣点”呢?

首先,我们平时就应该做一名“好奇宝宝”,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在沟通的场域下,“万金油”比“一招鲜”更灵光。你的兴趣越广泛,和对方的兴趣点重合的范围就会越大。如果你的兴趣面很窄,又与对方的兴趣毫不相关,那么无论你在这个领域有多深入的研究,也很难和对方碰撞出火花。

其次,在出席某个社交场合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可以准备一段自我介绍,并事先练习一下。同时准备一些开场白式的话题,为了找到合适的话题,我们可以事先了解下其他参与者的背景资料。另外,平时多关注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和话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到交谈中。这些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我们就会越有自信。

第三,内向的人要知道,“先开口”比“后开口”要好,因为我们可以主动挑选自己想要与之交谈的人。另外要注意,当我们加入一个交谈群体的时候,我们的开场白最好不要选择一个新话题,而是承接刚刚大家的话题,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第四,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会倾听,也要学会提问。

我就是通过这样的思路与技巧,解锁了最让我头痛的“陌生场合社交”。

有一次,我代替老板参加一个行业饭局,大部分来宾互相都不认识。在轮流自我介绍的环节,我因为事先做了准备,向大家释放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同时我也在认真听,一轮自我介绍结束,我已经找到了两三个潜在交谈对象。在自由交流环节,当其中一位潜在对象抛出一个我无比熟悉的话题时,我就知道,这次我不会无功而返了。这次饭局,我给公司带回了两个潜在合作机会,积攒了三个有效人脉。

当然,总有一些情况是在我们预料之外的。不管我们的沟通水平如何,都有可能遇到一些不顺利的局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问题。

3.第二个困惑:如何应对棘手的交谈?

对于对自己沟通能力不够自信的人来说,如果沟通过程一切顺利还好,但我们有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状况,导致沟通出现问题。

比如,有人和你的意见不一致。这种状况下,你应该如何处理呢?

很多人的第一选择是,捍卫自己的观点。其实,这样是不明智的。

正确的做法是,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与思路,态度上可以谦卑一些,抱着要和对方好好交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搞清楚双方的分歧点到底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倾听比辩驳更有效。

我前几天正好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在公司例会上,在我做陈述汇报的时候,有一位与我平级的部门负责人,突然打断了我,指出我的某个数据有问题,与他掌握的有很大出入。我的报表数据是经过两位同事交叉复核过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我当时没有急于反驳这位同事,而是很诚恳的询问他掌握的数据来源和运算逻辑,这位同事也很认真,详细的做了介绍。因为涉及到关键数据,老板让我们在白板上进行讨论和演示。只花费了五分钟,我们就共同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都没错,是公司的报表架构出了问题,导致不同的部门在同类指标的数据采集上,出现了偏差。我们立即达成共识,还帮公司发现了问题。

再比如,对方采用了并不恰当的幽默,这让你非常不舒服,那你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对方是你熟悉的人,那么可以在交谈结束后,私下和对方指出。如果对方是你不熟悉的人,也可以择机委婉的向对方提出。这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辞,不要让对方觉得你在责怪他。但是如果对方依然坚持自我,对你的感受无动于衷呢?那你就可以离开,退出这场谈话了。

对,作者的观点就是直接离开,而不是坚持要对方改正态度。改变别人是很难的,我们只要表达清楚自己的立场就可以了。

虽然我们发自内心想要和对方来一场愉快顺利的沟通,但也不代表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委曲求全。

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境开阔了许多。

因为我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人是天生的沟通家,也没有命定的沟通无能力者。当我们在沟通过程中遇到困难,感觉和对方聊不下去,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千万别灰心。我们只是欠缺了一个正确的思路和若干沟通的技巧,这和我们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本书成功的消除了我在人际沟通中的很多误区。以前那些我认为很难打开局面的社交、容易冷场的对话、难搞的人和事似乎都找到了解法,也使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什么社恐,有的只是还没有找到有效方法的,需要得到帮助的人。

非常推荐你也来试一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