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走出长城
《走出长城…… 》
早早地就知道这次实习要去长城之上,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其实未到之前,长城那古老的传说,梦幻般的神奇早就魂牵于我了。想象之空,竟不知它究竟是如何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又如何有一种值得亿万游客向往的神韵。不过,虽然想不出它究竟若何,然而却似乎总觉得见到之后,定能令人惬意和满足。
上午十点左右,当还在车上遥遥看到那断续的残垣时,便更极端地渴望立刻登上它。一元五角的门票,放行。我飞步跑上那早就念叨够了的似乎早已熟悉的长城。
终于站在这世界奇迹之上了!放眼看去,绵亘起伏的群山衬托着巍峨蜿蜒的城墙,似乎一条巨龙在桀骜地腾飞。骑在这龙的脊背上,确乎让人感到豪情傲扬,也使人想到民族的伟大。
然而,走在长城上,便自然会有孟姜女的传说,而想到了万喜良便想到了秦始皇。作为暴君的秦始皇建造了长城,可而今人们却顶礼膜拜信奉着长城。似乎,暴虐的秦皇给后人留下了旷世的建筑,更也建成了他不朽的墓碑,而长城的悲惨根源倒被淡忘了。(这个反问有问题,长城并不存在悲惨及其根源--新注)。我真的不明白,人们这样仰慕长城是对始皇的否定,还是对姜女的肯定?否则,长城岂不是源于悲剧又走向悲剧了么?
前面,“天下第一関”的城楼下,人已拥挤不堪而又不堪了,无数照相机在闪耀着。每一个闪耀似乎足够了结“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夙愿。而其实,那绝大多数的人除了冲着这一句话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之外,又究竟获益了什么呢?“不到长城非好汉”,可到了之后又是好汉了么?我们大多只不过盲目趋从而已。这难道不是长城给我们的又一遗憾么?
长城,古文化的精粹;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我们不应在信奉古旧的东西,也不该去盲目趋从潮流。走出盲目是个人的进取之路,而走出历史的纠绊,则正是我们民族的新生之本。
我缓步走出了长城……
(注:大一暑期实习时的旧作,微改动,当是十八岁时的文笔与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