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鬼谷 | 遭人排挤被贬平原郡,颜真卿统兵成英雄
颜真卿,字清臣。开元二十二年,才华横溢的颜真卿考中进士,那一年他二十六岁。
颜真卿做监察御史时,河南甘肃一带碰上旱灾。当时五原这个地方有冤狱长久不能解决,颜真卿一到,就很快处理了案子,让罪犯伏法,受冤枉的人得到昭雪,可巧的是,冤狱刚一解决,老天爷就下起了大雨,当地人就说这是“御史雨”。由于他为官正直,不阿权贵,宰相杨国忠很憎恨他,下定决心要让他滚出长安。
天宝十二年,颜真卿被排挤出京,远赴山东德州任平原郡太守。平原郡远离京城长安,这里土地贫瘠,民风彪悍。边塞诗人岑参《送颜平原》诗中这样形容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此地邻东溟,孤城吊沧州。海风掣金戟,导吏呼呜驺。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
颜真卿满怀委屈和愤慨远赴山东德州赴任去了,这一年他45岁。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后,“废苛政、黜奸小、除奸诡、进忠良”,平原百姓从此安居乐业,道途不惊。为此,颜真卿的好友,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写下了《奉寄平原颜太守》,诗中说道:“皇皇平原守,驷马出关东。银印垂腰下,天书在箧中。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为颜真卿造福一方百姓而点赞。
除了百姓,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颜真卿面前,平原郡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所管辖,而安禄山,大家都知道,是个心怀二志的奸佞之臣。
当时的太子李亨跟他老爹玄宗举报,说安禄山要谋反。可玄宗却置若罔闻。安禄山要回范阳,玄宗还亲自设宴饯行,又脱御衣为安禄山披上,这一举动让安禄山在心中一阵窃喜,觉得这是自己取代大唐的征兆。安禄山离开京城后,昼夜兼程,赶回了老巢。
颜真卿发现了安禄山的小心思,估计这家伙迟早要反,不仅把各级官员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还暗地里招兵买马,囤积粮草。
颜真卿本是个对国事知无不言的铮臣,但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正热恋到“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政事由国舅杨国忠专权,而安禄山自从认了杨贵妃做母亲之后,就备受唐玄宗的宠爱。颜真卿心里很清楚如果这时候把安禄山的小野心透露给朝廷只会适得其反,为了防患于未然,颜真卿以久雨为由,在平原郡加高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又悄悄地收揽壮丁,积储粮草。而在明面上呢,颜真卿依然每日以茶会友,跟宾客朋友泛舟饮酒,吟风弄月。
颜真卿的为人安禄山心里也清楚,他担心自己的行动被颜真卿识破,派人侦察平原郡的一举一动,但见颜真卿不过一介书生的操作,就没在意了。
755年11月,安禄山派入朝奏事的官员返回,安禄山就伪造玄宗的诏书,说入朝讨伐国贼杨国忠,清君侧,在范阳打起了叛逆的旗帜,有兵十五万人。安禄山叛逆的消息传到京城,朝臣一片混乱,玄宗急问对策,杨国忠错误地认为:“只安禄山一人谋反,将士皆不从,臣料数旬,贼首就可以送入京师。”昏庸的玄宗,竟然信以为真,没做啥准备。
唐朝承平已久,内地兵少且缺乏训练,新募来的士兵闻敌军鼓角声,已魂飞魄散,根本没有战斗力,安禄山带着军队长驱直入,一路上几乎没有阻挡。仅一个月,东都洛阳失陷,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长安的屏障潼关失守。
安禄山起兵谋反,颜真卿不等诏令就挺身而出,举义讨贼。
由于对安禄山早有防范,颜真卿一声令下,所辖的三千人马很快扩充为上万人的威猛之师。叛乱发生得太突然,唐军猝不及防,叛军所到之处,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匿窜,很短时间内黄河以北几乎全部被攻陷,只有平原郡还在坚守抵抗。
玄宗刚听说安禄山果然发动叛乱时哀叹道:“河北二十四郡,难道一个忠臣也没有?”
后来颜真卿派到朝廷报告情况的参军李平到了,玄宗大喜,跟左右的臣子们说:“我平时没怎么在意过颜真卿,没想到他竟有如此作为。”
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为常山太守,听说颜真卿举义抗击叛匪,立即起兵呼应,在他的带动下,十七郡同一天举兵,推颜真卿为盟主,统兵二十万,驰骋燕、赵,在与叛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后,军威大震。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领唐军收回了许多失地,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军打败了史思明。各地讨贼唐军互相配合,连连取胜,而叛军内讧,又加剧了它的灭亡。岌岌可危的大唐帝国重现了生机。763年,唐王朝终于平息了这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叛乱。
颜真卿在这场关乎唐王朝存亡的动乱中,大忠大勇,功勋卓著。同时他也付出了失去亲人的惨痛代价。叛军大兵压境,攻打常山城的战斗中,颜杲卿寡不敌众,和他的儿子颜季明一齐被俘。
乾元元年九月,颜真卿安葬了亲人,并设薄酒,祭奠为大唐社稷捐躯的颜季明。此时的颜真卿悲从中来,难以自制,写下了那篇流传千古的《祭侄季明文稿》,后人称作《祭侄稿》。书写二十五行,共二百三十四个字。祭文情感真切,痛彻心扉,悲壮的情怀溢于字里行间。颜真卿面对亲人的亡灵,国难家仇,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慨万端。
广德二年(764年),颜真卿被唐代宗李豫封为鲁郡开国公,后人称他为“颜鲁公”,即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