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会遇见第二个她
再也不会遇见第二个她
文 / 黎桥
图 / 元熙
今夏,做了五天的小红帽女孩,遇见了我最想见到的那个她——七月,也因此爱上了一座安静的古村落。
❤
黄山附近的古村落很多,两年的时间里,和朋友去过宏村、西递还有呈坎,对古村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不过,在景区里住上几天,和村民做邻居,从方方面面了解这个村子,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参加这个活动的初衷不是去景区游玩,不过是听说会满足我这个话唠少女的碎碎念。能和村民们聊天,能详细了解自己喜欢的地方,能让自己所擅长的地方有所用罢了。
屏山,一个简单安静的古村落,因其山如屏风而得名:一条小河围绕村子,绕屋穿户流入村外,四季皆景, 素有“ 小桥流水, 田园人家”之美称。这里没有游人的熙攘,真正处于和谐自然的状态里,是典型的徽派古村落建筑。
七月,是屏山随处可见的奇奇怪怪的云。
历史文化名村❤
绕村走了一圈,屏山是粉墙褐柱、青瓦素窗、优雅明快的古村建筑,弯弯绕的胡同里没有城市的喇叭声,却不乏老人孩童的笑声,是最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柔软的笑,但是村子里老人孩童居多,鲜少见到青壮年,很多房屋上的锁也早已锈迹斑斑。
弯弯绕的胡同五天时间里,我把村子走了很多遍,见过早上太阳刚升起的村子,也没错过夕阳西下的美好。
我一直喜欢安静,闲时,一本书,一杯水,就能在图书馆待上一天。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也学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为了和身边人有共同话题,努力去追自己没听过的剧,去听自己没听过的歌,强迫自己去看自己不爱的言情小说,关注不是自己感兴趣风格的品牌……
来到这里,日色慢,行人也慢,待的久了,就好像爱上了这里的七月。在这里,不用在乎性格不同,喜好不同该如何相处,不用处心积虑的钻各种自己不擅长的交际圈。
总之,一切都慢,一切也都刚刚好。
❤
❤
屏山,也叫长宁里,取长久安宁之意。去屏山,长宁湖和长宁阁一定不能错过。长宁湖里倒映着蓝的天,湖边写生学子的画里,行人常常混淆屏山的天与长宁湖的水。
余逢辰(清)
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
秋叶更春花,纷披似锦织。
从长宁阁往下看,尽是景。不停流动的云,这朵像你,那朵像她,虽没有表情,但白的纯粹,她是蓝色最好的陪衬。
屏山的小桥流水人家
❤
古桥始建于南宋初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上面四个大字“古桥物色”,意思是说坐在这座桥亭上欣赏着美丽的田园风光景色、是一种美的享受。
画里屏山 正午胡同傍晚总会和朋友一起沿河散步,有时和当地人聊上两句,
“你们老家是哪里的呀?”
“你们在这住的还习惯吗?”
有时,我们也会听不懂,不过,一个上扬的微笑就化解了一切的尴尬。
热情的村民,让我们这些游客忘记了方言的隔阂,原来,真诚只需要一个微笑就够~
真七假九的御前侍卫门楼,门楼的正上方有“恩荣”二字,意为皇上恩赐的荣誉。九檐门楼在封建社会为等级最高的,但是,这家人依旧觉得自己是家族的一份子。
因此,降低建筑风格等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孝道之心。
❤
屏山景点大多以祠堂为主,以舒光裕堂最为有名,一祠两朝。
多天行走中发现,御前侍卫前的空地上早早地就有写生学子了,她们自带小马扎,扛着画板,拎着颜料桶,早出晚归,一幅幅水彩的背后,都凝结着额头滴下的汗珠。
写生学子五天时间,估计是太热吧,常常溜去胡同里吹风,时间比想象中过得快一些,一个个转角,遇见的人,都微笑颔首,这里的七月,没有大城市的酷暑,但却有着屏山人独有的纳凉方式。
行知结束了,但是和贵芳阿姨,朝晖叔叔以及舒老师的愉快的交谈还有他们给予我的建议,我想,这才是我这次行走最大的收获吧,纸上得来终觉浅,行而后知!诗和远方,总要有一个在心上,有机会真想无忧无虑,在这里小住一阵。
从前慢
记得从前少年时
你笑魇如光
我心动不已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我以为一生
只够爱一个你
从前的锁也好看
我以为我锁了
你就懂了
后来时光荏苒
你我再次于人海重逢
却早已变成见面连招呼都不打的老友
叹息吧 难过吧
但终是回不去了了啊
我们的早些少年时
然而我却始终记得
我曾赤诚天真
炽热不已
一头孤勇地 爱过你
First Travel 黎桥夜读
写在后面:
每次出去玩,拍了很多自己觉得很好看的照片就会想要分享,但是,我觉得旅行的意义还是在于自己是否开心吧,我愿意将这份快乐传递下去,希望每一个看见这篇文的人都能很开心。
我喜欢用脚步丈量这个世界,愿意和最好的朋友一起相伴旅行,留下最美的微笑。
其实没有时间去玩,没有攒够钱出去都只是宅在家里的借口,时间都是挤出来的,该放松的时候,适当的放松对身体是好的,关于钱,出行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选择花费较小的那种,比如,很多朋友都会想去西子湖畔杭州,却也总抱怨杭州消费高,其实选择地铁出行,提前出门,错开高峰,会有一个很nice的旅行!
出行需要带什么?当然是相机,或者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机就行呀,到了地点再买一份地图,自己导航自己的运行轨迹。
文:黎桥~
图:-元熙-
——END——
再读几篇儿:
LIQIAO YEDU “ 谢谢你对原创的支持 ”95后大学生,个人微信公众号:黎桥夜读。简书号:黎桥呀;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我愿意以一支拙笔,一颗善感的心,做一个不语的旁观者,记录下身边上演的细微美好。
我的故事说给懂的你听
桥倾听,欢迎留下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