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固化思维可以适当做调整

2020-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秋小一

今天中午,我邀请李老师帮助我打扫教室卫生。在以往的概念里,一年级的孩子是打扫不好卫生的,他们手脚稚嫩,有力不发,我以前认为我“以为的”都是对的,但是李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她说:可以训练孩子拖地了,他们有这个能力。其实刚开始我是不信的,后来,她亲自示范给一个孩子,讲好了拖地的方位,那个孩子就顺着规定的走向,顺利把地板“走”了一遍。其实,我发现这个孩子拖的并不干净,但是这个事情给了我一个启示,那就是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我很佩服李老师的坚持,是她相信孩子,放手让他们去做,才有了今天地板的“处女作”。我也从这件事中得出,用固化思维去处理问题,依赖以往的概念,是无法突破某些问题的源头的,要想把工作做好,要尝试各种新鲜的尝试。

有些老师看起来埋头做着自己的事情,其实他们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这种环境之下,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李老师的交流中,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觉得很幸运。

我记得有一次,同事的孩子快上一年级了,我们的门锁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想让这个孩子爬到窗户上去,从里屋把门开开,我们的另一个同事说了句:小孩子知道什么呢?后来,我这个同事亲自上阵,亲自把门打开了。其实当时他的这个行为让我很受挫,因为我觉得我的这个提议不错,但是他并没有采纳,所以,后来,我的话越来越少了,有些合理化的建议以及创意性的东西,慢慢的都不再提出了,因为提出来也没有人采纳。有时候,这种思维就走入了思维固化的怪圈。今天李老师的“拖地思维”(请允许我这样高大上的称呼)让我茅塞顿开。任何一年级的小孩子都可以去拖地,就算拖不好,也要尝试着拖一拖,感受拖地的快乐。顺滑的地面,亮亮的、湿乎乎的,能够反射阳光,把爱劳动的心灵照亮。让每个一年级的孩子都去拖一次地,当班级建设者,班级的小主人、勤劳的人,是多么的美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