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如何思维?
稻盛和夫的人生成功方程式是: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所以从这个层面讲厉害的人不可能只凭借思维能力而厉害,这还需要行动力作支撑,不然不能对思维方式正确与否进行验证。那从思维的角度来讲,高手是如何思维的呢?
真正的高手,一般都会有全局思维,就是框架思维,他们知道怎么以终为始,解析事态发展现状,并提前预判事态的走向,提前预备好资源支撑并且规划路径,为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假设。
学习是从点到面到体,从下到上,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分析、解决问题时则需要从上到下,只有这样才是系统性的思考,而这里面离不开框架思维。
如果你去一个旅游景点,回来让你写一个说明,就这个景点进行描述,该描述什么?
估计很多人都能说出一套东西来,但这一套东西的系统性一定不高,大部分人是想到那里说到那里。
为什么说不系统呢?
本质是在我们的大脑中没有关于描述一个景点的结构:该描述什么才能比较客观的反应景点的框架。如果没有这样的结构或者说框架,只能现场想到那里就写那里,系统性一定不高!
但假如你知道任何一个景点都应该包括地理坏境、人文历史、景点景观3个维度,并能明白每个维度下面包括什么,起码在写的时候就系统很多了。这里面就是一个概括性或者抽象思维的能力。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做事情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从点开始,从下到上去思考、完成整个项目,但这在高手眼里就成了“脑袋里缺乏大局的观念”。
而框架思考则是从上到下思考,这也是高手的的习惯。
上面的例子是用来认识和认知的,一个景点也好甚或一家公司、一个人,当我们没有框架的时候,就不能够全面、客观的认识他们。 选择男朋友、选一支股票、选择一个合伙人、选择一个学校或者专业,当你纠结的时候,很多是因为你没有相应的标准和标准框架。 除了认知的框架、判断和决策的框架,还有方法论的框架、流程的框架等内容。
只要你有心,可以总结出许多或复杂或简单的框架来指导工作。
下面这个图是王兴前几年的总结创业地图。
高手,如何思维?横向是网民在互联网上产生的行为,纵向是每5年一次引领技术走向的变革,创业机会,就要从这些交叉点去寻找。
王兴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百度MP3,是搜索和娱乐的交叉;SNS是社交和内容,以及娱乐的结合;zynga是社交和娱乐的结合;如此等等。
所以牛逼的产品,就是从这些交叉的地方产生的,一个产品能解决上述的交叉点数量越多,也就越强大。
互联网做产品,解决的是用户需求,用户在互联网的需求是什么,目前就是这四类,那么解决用户需求的话怎么办,用技术,技术发生变革,解决用户需求的产品必然发生变革,因此产品从这个交叉点产生,你比别人快,你就更能让用户去接受。
王兴通过用户需求和技术去寻找创业机会,类似这样的分析框架还有源码曹毅的“三纵九横”投资地图。
举这两个例子,因为笔者曾和王兴和曹毅都有过交际和沟通,而王兴也算是年少成名,绝对的创业高手,曹总更是80后投资人中的翘楚。
“三横九纵”27个格子,各自有其发展“天时”,冬春夏秋,即为“冰海、蓝海、紫海、红海”,代表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是曹毅的投资坐标和有力参考。
不会框架思考的人,会出现以下的状况: 第一种情况是:有一个问题交给你,你不会做。交给另一个人做完了,你却发现,他比我也牛不了什么啊?
因为他用到的方法你都会,这里面缺乏框架思考是核心原因之一。
另一种情况是,你的领导、导师或者大哥,你求助他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不一定做过,但也给了你许多指导,你觉得很有道理,背后也是他在用框架思考的方式,之前已经积累了这个问题的相关框架。
所谓高手和低手的差异,只不过是在面临同样问题的时候,高手的头脑中不仅积累了许多细节,更有许多框架;
而新手具体的细节可能是知道的,但由于学习不够、实践太少或者没有进行更一步的总结提炼,欠缺相应的框架,这样的结果就是无法全面的认知、判断、实践。
所以,高手的思考一定是框架思考。因为框架思考,他们的系统性、全局性和高度都比新手高很多。
高手不满足于细节的掌握,也不满足于做过某个事情有基本的印象,他们会有意识的去总结提炼成处理不同情境的框架,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举一反三。
当然,这些框架除了自己总结,也可以去学习、借鉴其他人的,经过内化成为自己的。
学习一定是从点开始的,弄清楚每个知识点后再去学习其他的知识点,然后连接成面和知识体系。
但许多人将这个习惯也带到了认识和解决问题上,这就本末倒置了: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是框架思考,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
那如何训练自己的框架思考能力呢?
第一个是要有这种意识,当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一开始就去解决问题,先系统思考从上到下的框架,去找寻前辈和他人的框架借鉴,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二个是做完事情后要去深刻的反思,自己产生框架。起码在大脑中虚拟解决类似的问题进行验证,同时通过发现别人的框架进行对比验证(当然这不可能做一次就能总结出来)。
第三个是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逐步抽丝剥茧规划路径寻找解决方案。
从宏观战略角度寻找机会,从中观套路角度寻找解决方案,从微观体感角度寻找落地可行性。
笔者现居上海,教育行业创业者,创业或者做教育的朋友可以加笔者微信交流教育或者创业话题。微信:qingbin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