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 :当你开始选择的时候
《猜火车》是一部典型的所谓的cult电影。这样的电影一般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冲击力极强的拍摄手法和游走于主流电影之外的R级镜头。电影剧情的大概,就是用毒品来麻痹自己的一群疯狂的年轻人的故事。主角吸毒、戒毒、贩毒、卷款逃亡、选择改变。因为强制戒毒而走向新生活的主角雷登,往日的狐朋狗友再次找上门来,只是这次他选择了改变。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选择DIY,在一个星期天早上,他妈的搞不清自己是谁。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透顶的节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选择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说是最无耻的事了。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
电影一开始,是一段很长的关于选择的旁白。这些乱七八糟的台词以一句“但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束。所想表达的其实只有一个意思。“我”拒绝选择生活,拒绝改变,这就是主角一行人颓废的理由。
这个世界的人虚伪无耻,我不想加入他们。所以选择颓废。
这个世界的人庸俗无趣,我不想加入他们。所以选择颓废。
这种叛逆的逃避和成长的转折点,是很多文学和电影作品的主题之一。
这段镜头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吸毒的幻觉中不停的陷入再陷入,配上舒缓的音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再联想起强制戒毒时的可怕幻觉、焦躁的音乐和胡言乱语,我们才理解这样的“陷入”只会越来越深。 夜总会外墙鲜红的色彩代表着狂热的性冲动。这部电影的部分风格,我觉得有点像大卫芬奇的《搏击俱乐部》,这大概是由于较多的旁白的缘故。
网上对《猜火车》的评价是有些极端的。爱它的人很多,以至于这部电影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一度让我以为这是一部温馨的文艺电影。而那些不喜欢它的人,则不遗余力地为这部电影安上种种罪名:教唆吸毒,美化犯罪等等。
不同的人从《猜火车》里可以看出不同的自己。它cult的外衣下所包含的东西,在毒品性爱暴力的表皮下,《猜火车》其实是在讲述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电影从主角一开始的独白,到讲述他们一群人的吸毒,寻欢,到主角戒毒,抛弃朋友。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人从孩子变成成人的过程。主角的朋友们,就像是象征青春期那些特有的个性,固执自我,性冲动,暴躁易怒,自控力弱。在主角拿走钱抛弃他们的那一瞬间,他也就同样抛弃的过去的自己,他不再是那个无可救药的毒虫,不再是那个不问好歹只站在哥们这边的人,不再像死人一样陷入地板被不同的人拖着送去医院,不再甘心做一个堕落者,不再畏惧选择。
在毒品站,死去的婴儿代表了一直以来的逃避导致希望的破灭。这破灭的希望甚至成为了梦魇,在毒瘾发作的幻觉中成为了最可怕的存在。毒品就像这样,带走所有的“希望”,只给你一个幻觉。因此,所谓本片教唆吸毒,完全是天方夜谭,影片对毒品的批评才是非常有力的,那段毒瘾的幻觉是本片最可怕的片段,与《梦之安魂曲》一样让观者不寒而栗。
对披头士的致敬镜头青年的叛逆是一种全盘的否定情绪。这时期的人个性已经形成,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去摆脱诸多桎梏,于是莫名的愤怒和失落情感就产生了。而成长这件事,本质上就是对这种否定的修正。不再逃避现实、不再与世界为敌、不再有不顾一切的狂妄、不再固执地守护自己的独一无二。我们终将成为这样的人。放弃该放弃的,被这个社会接受,走向所有人的目的地。
狂妄的叛逆,有时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逃避,而成为普通人去进入这个社会,反而是一种勇气。
影片的结尾,在主角和开头呼应的独白中结束。当你不再畏惧选择,当你不再幼稚,决心走入一个更加卑劣的成人世界的时候,你也会向世界报以这样的微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