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狮粉
螺蛳粉就是去年韩国人试图申遗的目标
虽然大家都知道只是韩国网民在口high,但是螺蛳粉算是“臭”出了国际知名度
美食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螺蛳粉只要吃过三次,没有不上瘾的”
对于发源地的柳州老百姓来说,叫做“宁可食无肉,不可无螺蛳粉”
地道的螺蛳粉都会有一股浓浓的奇葩的“臭”味,这股“臭”味来源于螺蛳粉里的酸笋,它是新鲜笋经工艺发酵后酸化而成的
《吕氏春秋*本味篇》就提出过:【臭恶犹美,皆有所以】
当年秦始皇挂了,李斯和赵高就是在副车上放满了腌鱼来掩盖尸臭,可以想象,那时候吃的腌鱼和腐烂的肉是一个味道
一般老外退避三舍的东西,我就知道一定要文化积淀的人才能欣赏到螺蛳粉的内涵
什么叫做香而不腐,闻之开胃,想之垂涎,吃之打滚
什么叫做清而不淡、麻而不辣、辣而不火、香而不腻
螺蛳粉现在火的一塌糊涂,但是螺蛳粉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众说纷纭
说法一
1980年代中,解放南路有一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里,有个清苦但是爱学习的店员,店员在早上九点左右学习完后,会拿上一把干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蛳摊求点螺丝汤水来煮粉
卖螺蛳的王记阿婆觉得此粉的味道非常不错,就卖起了螺蛳粉
故事里面,有好心的阿婆,爱学习的店员,涉及企业资产流失,流传的很广
说法二
文革结束后,商贸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成为柳州市内生螺批发的最大集散地,附近工人电影院的观众散场后又会在附近逛,形成谷埠街夜市
柳州人素来嗜吃螺蛳和米粉,有一位夜市老板就同时经营煮螺和米粉的生意,人们又喜欢加入油水甚多的螺蛳汤与米粉一同享用,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
故事里面,有压抑时期后的活力,有最早的夜市,有头脑灵活的老板,也很不差
说法三
19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几位外地客商赶到柳州到了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但用作配米粉吃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摊主就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
摊主后来再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形成了现在螺蛳粉的雏形
故事里面,有无心插柳的创意,有神秘的客商,非常有传奇色彩
当然这种考古,如果不拉入一个文化名人,是对不起螺蛳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员的牌面的
有传说是螺蛳粉是柳宗元的救命粉
当年柳宗元被贬官来到广西柳州任刺,由于心情不好、加上水土不服、不思饮食,身体欠缺,医生不知所措
时任府中大厨师的周万福也十分焦急,一天,他到柳江边洗菜时随手捡回几个螺丝,刚精心只做好一碗螺蛳粉,柳宗元非常喜欢而且食欲大增
从而柳州的螺蛳粉历时千年,旺销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