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名著,做智慧教师

2018-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臧莉莉

      我以为,读书人大凡都是先勤读、苦读,再细读、精读,最后才会尝到品读、赏阅的美妙滋味。因为不通过勤读、苦读的积累,就不会有细读、精读的要求,而没有细读、精读的体验,更不可能获得品读、赏阅的享受。所以,通常情况下品读、赏阅者都必定要经过长期勤读、苦读、细读和精读的磨砺。事实上,读书人开始攀越“书山”就意味着同时也投身到了“学海”之中。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尽管阅读习惯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但阅读行为本身毕竟是个人的私事,读什么、怎么读,完全应该由每个人自己做主,因为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才可能带给人由衷的惬意。

      说到经典,它总给我们以厚重的感觉,因为经典一般都为传世佳作。诚然,读书人在博览之余必定会青睐经典,因为经典的深度、高度和广度常令人折服!然而,即使经典“扮相”也不尽一样,比如:学者手捧经典是为了探究学问、攀登“新高”、以更大的雄心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他们钟爱的经典往往都格外深奥;而常人手捧经典只是为了调节心境、滋养人生、以从容的姿态应对当下的需要,所以他们喜欢的经典一般都比较实用。虽然每个人都祈盼着能撞见适合自己(能够作为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精神指南)的经典,但问题是我们得学会识别、读懂、领悟经典,这既能考验一个人学问的深浅,还能从中看出他(她)对阅读的要求。如果只是将阅读当作消遣,那即使经典在手也会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如果是心怀理想、肩负使命地阅读,那一定会精诚以待、孜孜不倦。因此,识别、读懂、领悟经典既需要有一定的阅历,更要有攻读的耐心和意志,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经典,才会让人从经典中得到预期的滋养,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进补”。

        同仁们都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学生传授经典,因为我们天天在课堂上教学生的内容全都是经教育专家精挑细选的珍品。然而,在我看来要是我们的教师如果对待学生真能达到循循善诱、举一反三、引人入胜的要求、每堂课都是通过自己出神入化的讲授让学生回味无穷并激起高涨的学习热情,那过程的回放无疑也可称得上是经典(教学典范);要是我们的学生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再由自己奋发钻研,使所学的内容取得突破、有所创新,将原有的知识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那出色的表现更是经典(求学典范)。说到底,即便孔子的思想和居里夫人的发明也是既伟大又平凡,说它们伟大,是因为它们对生活独具超然的价值;说它们平凡,是因为它们其实就诞生于寻常生活,孕育和创造的过程更多的是让人们感到艰难又乏味的辛勤劳作。

        总之,人们品读、赏阅经典并对其情有独钟,除了由于它拥有恒定的高贵以外,更因为它潜藏着一股特有的魅力,这就是每当我们重温经典时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经典未必是真理,但它对我们的影响力会一直支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尽管经典也不免会带上时代的烙印,但它思想的光芒却能超越时空、永驻人间。甚至在我们复习文化记忆时也还得承认,传统中唯有那经典的部分才是我们人类智慧和实力的源泉。说到底,生活不能缺少阅读,而真正精彩的生活更不能没有对经典的品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