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你书乡相约(9)】浇灌生命,静待花朵绽放

2020-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江湖侠

              在工作的间隙,阅读了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很羡慕闫老师散文化的朴素优美的文笔和貌似平淡但却深刻犀利的思想。阅读闫老师的文字,就像在欣赏一路绝美的风景,总是舍不得走得太快,唯恐错过一处美景,仅阅读了第一辑“唯有爱的星空永恒”,心中就有无限感触。

【我与你书乡相约(9)】浇灌生命,静待花朵绽放

          首先,闫学老师反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我的阅读以很大的启示,闫老师的阅读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过,而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深度阅读、知性阅读。闫老师把课堂教学看做是日常教学生活中的一次次自我突围,看做是一次次心灵的自由开放,看做是展现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思考的舞台,发自内心地被闫学老师的进取精神深深折服。很多时候,我们一线教师热衷于学习名师的种种教学方法,其实更应该学习的是他们超越自我的渴望与精神。不管我们的高度怎样,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

          文学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爱心,是做一名教师的首要条件。可是如今农村的教育环境真是不容乐观,许多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抛下幼子。看看我们每次召开的家长会,参会的家长很多都是爷爷奶奶们,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的孩子无知又可怜。见过一位位老人满含期待对我们说:“他爸妈不在家,孩子又不听我的话,全靠老师您教育他……。”面对这样的教育现实,我们常常失去了最初的信念。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得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心灵,我们试图用指责、批评甚至虚伪的感动来打动孩子,除了破碎的闷响,我们常常听不到任何回声。那一颗颗青春期的心灵,似乎对我们筑起了一道厚厚的障蔽,让我们无法逾越、无法走近。这时让我们听听苏霍姆林斯基的态度吧: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原来,学习就是心灵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直达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由此我想起了我遇到的几个男生,这些孩子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亲情的缺失使他们劣迹斑斑。为端正这些孩子的学习态度,我曾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看不到任何回报,为此我感到苦恼甚至绝望。教育这些孩子的过程,不仅没有给我带来愉悦和成就感,如今反而使我们师生的心灵相隔甚远,甚至他们彻底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故事中,我似乎可以窥见一丝光亮:我们已经走了很多路,但还必须再往前走一步。当我们怀着“再往前走一步”的信念,行走本身就成了一种期待。那会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我们“再往前走一步”呢?那就是建立在深沉的悲悯情怀上的对孩子无限的信任与尊重。原来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家庭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的绝不是仅仅教给他们知识和生存,而是要教会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它不仅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给予他生活的欢乐和尊严感。这使我不断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有没有让他体会到生活的欢乐和做人的尊严?甚至我必须回答自己的心灵:我有没有把一个劣迹斑斑的孩子当做人来看待,而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何种程度?

          面对一个个特殊的家庭情况,导致了孩子的自私、冷漠、任性、自暴自弃……甚至是家长放弃了,我们依然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些脆弱的心灵,让他永远不要感到他在班上和别人有区别。这种“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和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无疑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与努力。而能够长期支持这种努力的力量,就需要那份博大的悲悯情怀,事实证明,我没有做到,我也不敢肯定以后会做得到。

          读完“唯有爱的星空永恒”这一辑,我似乎顿悟了一些东西,童年的小舟就应该缓缓地行驶在童年的河流里,有些事情注定会发生,就如孩子上课会走神,会忘记写作业,会有那么一刻想做点大人看来非常无聊的事情,这就是儿童的本色。当靠近、平视、欣赏代替了轻蔑、惩罚、制裁,当宽容与呵护让“可憎”慢慢走向“可爱”,当暗淡的眼神变得清澈,当冷漠的心灵变得柔软,我们的幸福感哪里有词语可以形容!让我们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导:永远保持一份坚忍的耐心,永远不放弃对生命的浇灌,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花朵绽放的美丽。

【我与你书乡相约(9)】浇灌生命,静待花朵绽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