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课程感悟
关于阅读我们大多数人也学了很多年了,从最开始读连环画,故事书,到教科书,课外辅导书,再到之后学术论文甚至是外文书。从自己的阅读经历中,我们大概也知道了一些自己认为的阅读技巧以及自己的阅读喜好。跟着小火的这次《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共读课程,我看到了一些自己的经历理论化的样子,也听到了一些自己之前没有系统想过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就简单说说我从这节课里学到的,想到的以及感受到的。
首先我们从一个根本的问题开始“为什么要阅读”。书里给的答案是为了提升理解力。根据原书作者的观点,过多的信息成为了人思考的障碍,因为现代媒体往往对信息进行了加工并且直接快速地导向了某一个结论,经常阅读这样信息的我们也就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这点我算是感同身受,最近几年由于网络的发达,凡是看电影电视剧或者是书这样的活动之前之后,我都会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去浏览各类网站例如豆瓣和知乎等等,为的是看评分,看别人写的影评等等,而自己几乎是从不发表什么言论的。到了现在,甚至于看完了一部作品,想说点什么都觉得词穷到无语。我觉得是我养成了太过于依赖别人的结论的习惯,忽视了独立思考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一个作品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通过阅读来提高我们的理解力和思考能力呢?答案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且阅读的主动性越高,阅读的接受度也越高,对个人的成长益处也就越大。
书里首先给出了阅读的四个境界: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种阅读是相互渐进的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基础阅读包含对字词句的基本理解,没有这个基础能力,阅读速度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对内容的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折扣。中文是这样,那么在外语环境也是这样,生词太多就很难做到对一篇阅读的理解了,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单词的积累很重要。下一个境界是检视阅读,即对结构,部分和分类的掌握。这点对于需要速读的内容很重要。在速读这个部分,作者提到阅读速度加快的一个特征是,从脑中听到声音到脑中直接呈现信息。这点我认为可以作为自我检验自己是否真的达到了应有的阅读速度的方法。接下来,对于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要用到阅读的第三个境界,分析阅读,即吃透一本书。这种方法用于你真正想研究透的书。最后一种境界,主题式阅读或者比较阅读适用于要对某一话题进行研究讨论的情况。比如在大学里写学术论文的时候,需要阅读的就是关于该主题的多份文献,综合讨论得出比较有学术价值的结论。
了解了阅读的四种境界之后,让我们看一下什么样才算主动阅读。主动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要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可以问自己这样四个问题1、这本书在说什么?2、细节在说什么?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4、跟我有关系吗?
此外本书还梳理了分析阅读的步骤,针对不同类别的书籍要采取的不同阅读策略等等。详细内容我都记在了笔记里,并且整理了自己的思维导图。
通过学习本课,我个人最大的觉悟就是,读书要带着脑子带着心去读,不同的书根据个人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策略,而这些在开始读书前要想好,这样才能最大带动读书的效果,提高读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