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能不能鲜活,《把人物写活》细说5个秘诀

2021-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沐尔夕

大卫·科比特曾说:艺术创作的过程,介于刻意和无意,有目的和无目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创作和发现之间,是灵感的涌动,输入和输出的结果。

前几天利用假期的时间看了《大江大河2》,看完回味无穷里面很多角色的刻画都深入脑海,尤其是杨巡的人物角色描绘,极其细腻,外加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拿捏,仿佛一个立体的人物之间跃然眼前。感慨真的是一部剧作,良心佳作。

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杨巡和医生交涉中得知母亲已经癌症晚期了,心中无限的悔恨,难过,懊恼,下一秒中进入病房中和母亲说话还强忍着,并且告知母亲一切会好的。

剧本将人物的事件、性格、心理特征等一系列牢牢的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一步步的往下看的念想。

《把人物写活》这本书是写作大师尼尔·盖曼倾力推荐的书籍,他建议每一位的作家、影视工作者等创作者必备参考书。

书的作者是大卫·科比特(David Corbett),小说家,其作品曾获“埃德加奖”提名,主要是通过案例解剖再细细的分析,仿佛上学那会儿老师会拿出一个作品再一起一一的分解,指出一样,特别详细。

写作需要持续的追寻,拥抱那些不熟悉的、异域的、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创造力常常只有当我们离开舒适时才会产生。

而一个发展的人物注定要有所改变,也必须要给人带来惊喜,与第一印象有意味深长且让人信服的反差。

人物能不能鲜活的呈现出来,这就如同买房子要装修,怎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得去找源头,了解品牌,找对应的材质等

这也是作者说的人物素材来源方式有5种:

1.故事

作者提到,把人物当作活生生的,想像力和同理心才是最终让故事拥有生命的关键,同理心不仅仅指人对于基本事实的把握,也包括对人物需求、恐惧的理解。

写作的关键,是通过赋予人物创造惊喜的自由,来逃避故事的限制,让人物走出故事,按照自己的规则存活,同时不违背故事的核心主题和事件,任由人物自由行事,同时又用故事的要求来限制它。

无论是电视上还是互联网媒体片段对故事的截取,我们不妨从中获得一些感想。模仿、观摩然后将人物形象的呈现出来,人物用一些细节的体现出来,尤其是心理活动等形象的描绘出来,给读者深刻的感想。

2潜意识

说到潜意识可能有点抽象,但是说到梦那么大家是不是更直观的感受到,作者说可以将这种潜意识的梦境延伸到现实的画面,但醒着时很难做到的会有这方面的灵感。

记录梦境可以让人物产生向性突出,所谓的向性是指有机体对于外界的刺激,比如说对热量、光所做的反应等等。

梦境其实是很有意思的画面,梦照现实就是这么来的。

3艺术和自然

所谓的艺术和自然是绘画、摄影、音乐或画册等。通过这些艺术和自然的东西触发一些角色的联想,用丰富的想象力,从自己的角度,自然的馈赠中拾得真善美。

有时候你会发现越是贴近真、善、美的人物刻画越是能触发读者的共鸣。

所以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4真实的人物

现实人物塑造往往不难,难的是没有一颗细微的心在观摩。

比方说看到一个穿得邋里邋遢的老人在垃圾桶里翻箱倒柜的找东西,你以为他在找食物填充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事实上他是帮忙一对新婚夫妇寻找婚戒。

这很简单的意外的事件,可以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的个人形象高大上的呈现出来。但是这是真实的事例,这就是很有画面感又有转折,还真实的体现出老人高尚的品质,即使穿着邋遢了怎么了,然个人品质一样遮盖不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童话大师安徒生曾经参加一个活动,然后无意中看到一位卖火柴的小姑娘,于是就有大家看到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卖火柴的小姑娘》。

安徒生将火柴姑娘的饥,渴,落魄在过年的一个背景中突显,而后再通过想象的情景描绘火柴女孩在梦里吃到食物,看完感动到流泪。

这就是真实人物延伸的经典作品。

5复合人物

复合人物就是把单一的素材中所获得人物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复合形象。也就是将所有的糅合在一起呈现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书中的案例分享:

把一个退伍的军人和一个神父这两者结合起来构造出一位神父,那么你需要了解军人的愧疚之心和杀戮的满足感,而谦逊的牧师因为没有见过杀戮,如果把牧师放到一场激烈的战斗中,那么向他寻求建议的士兵是否能继续尊重他呢?

写到最后

这里要说一下关于欲望的东西.

欲望可能激发行为,行为则可以定义人物。

著名导演、小说家北野武曾说:

“人这种东西啊,不管外表修饰得多么光鲜亮丽,剥掉一层皮后就只剩下了一堆欲望。”

剥开这些欲望还要制造一些内容的冲突,让整个事件更有趣更丰富,这样才会让读者一直的往下去追。这本书里还讲了诸多的人物细节的描述,或许对于写作的你有所帮助,喜欢的可以看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