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
少年的中国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这段话我是在林清玄写的散文《月光下的喇叭手》中看到的。这篇散文描写了一个老人在24岁那一年被抓去当兵,之后辗转来到了台湾,老无所依,以吹喇叭为生的一个故事。老人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沧桑,每次入睡总会梦见故乡的妻子父母,最后却又孤单地哭醒在无数个深夜里,家乡里祖父曾经讲不完的故事,怀孕的妻子以及落日中填满了金黄色的稻田,成了老人一辈子忘不了的乡愁。当我看到老人一遍遍地唱着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的时候,我多想对上天说,让他回去吧!毕竟叶落了,总想要归根啊。可惜我的祈祷并没有作用,老人的故乡停留在了24岁被抓去当兵的那一年。
看到林清玄的这篇散文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的难受,仿佛就像老人在我的面前亲述自己的一切,这些在岁月中变得陈旧的话,每一次从老人的口中说出都能让人感受到战乱年代不幸的千千万万人。以前看余华写的《活着》的时候,看到福贵也是被抓去当兵,归来的时候母亲早已死去,之后又遭遇了种种不幸,那时候的我觉得福贵的遭遇大概是人世中最不幸的了,直到今天看了林清玄笔下的这个老人,我才明白,死别固然让人遗憾和难受,但福贵至少有个归处。真正的痛苦,是知道家在哪里,却有家不可归,是明明有父母妻儿,却死生无人问。老人的乡愁,就是痛苦的源泉,明知道如此,但乡愁却又如同泉水一般细流不止,让老人抱憾终生。
我想起了一个朋友发的一张照片,除夕夜地铁车站里一个中年男人和家人通电话,挂了手机后一个人在那里抱头痛哭。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我才明白,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悲哀,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乡愁,林清玄笔下的战乱和我们现实中的无奈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这个中年男人身上,但这个世界又何止这一个中年男人?我的朋友发给我这张照片的时候给了说了一句话,想家。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是轻车肥马,快意人生的大好时光,在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感觉和那个中年男人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朋友的家境比较困难,大学离开家里到如今几年的时候,常常为了省下回家的钱而一个人在偌大的城市中孤独的过每一个节日,我想他是明白那个中年男人的处境的,他们也许同是天涯沦落人吧。
我从13年离家到如今,回家的次数不过是寥寥,偶尔回家也是来回匆促,虽有父母在家,却也甚少能承欢膝下。我的生活感觉就是这个时代人们的缩影。现代社会的科技发达了,万里之遥不过转眼之间,然现代社会的节奏太快了,虽然万里之遥扶摇可接,但是回家的时间却没了,每天在大城市的洪流里努力向前,每逢佳节却只能为了节省车票钱窝在小角落里遥思千里之外的故乡。不知此刻乡愁是否暗暗滋生。长大两个字好像决定了我们人生要向远方走去,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故乡,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骨肉至亲,相隔天涯海角。我们把自己的童真和亲情留在了故乡,带着自以为的成熟来到忙碌的大城市,最后却在大城市中迷失了回故乡的路,变成了一只迷途的羔羊。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这也是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留给我们的伤疤,我们为了生活离开我们的故乡。从此以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故乡就成了远方,不知道我们夜里梦见的时候,是否也会像老人一样哭醒在深夜。是否就像beyond乐队写的歌词一样,我们的故乡放不下我们的理想?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不知道林清玄笔下的老人是否依旧低吟着余光中的诗。离别家乡岁月多,岁月就这么轻悄悄地溜走,年岁渐长,耳边老人的喇叭声也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