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那么爱刷朋友圈?明白了这3个原因,3分钟学会管理时间
很多人跟我一样,无数次地询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每天同样24小时,每小时同样60分钟,有的人可以做到每天锻炼2小时,每周阅读3本书,还有人可以在3年总共26280小时里学习一项技能,按照1万小时刻意训练的理论解锁精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是,他们哪里来的时间呢?难道不吃饭、不睡觉,也不用上班吗?这边有人说了: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8小时以内,正是在8小时之外啊!
那么,8小时之外还有多少小时啊?按照每天业余时间8小时计算,正好又是一个8760小时。加上节假日的富余,1万小时怎么也都有了。难道就不需要看看电影、刷刷抖音,或者正如此刻,读读百家号吗?还有大量的朋友圈要看啊,至少刷一遍总是必须的吧?
说到这儿,我们有必要看看为什么那么多人刷朋友圈,又为什么那么爱刷朋友圈了。明白了自己发朋友圈和看别人朋友圈的初衷,就能找到答案。
说过的话是要兑现的01 承诺与一致
我们总是在发朋友圈,还在研究怎样发朋友圈更美更精彩更吸引人。
当然,有的内容是不给人看的,有的内容是给有些人看的。或者通过记录展示一些仪式感,或者自我承诺一些方向目标,以促使自己的行为与其一致。
尤其是一些公开的承诺发到朋友圈,便表示自觉接受了他人的监督,可以促进自己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
而一旦这类目标已经完全内化为心灵深处的动力,精进效果自然更加惊人。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02 互惠的需求
我们的生活需要被关注,如果没有用记录的方式予以沉淀或者公开,得到关注的概率大抵总是会受到影响。
酒好也怕巷子深。为此,大家学会了不遗余力地在圈内去传播去分享,去渴求他人的关注。
而礼尚往来、相互关注则是人类亘古以来互惠互利的不二法则。任何一个发圈的人,除了自我记录不公开给人看的内容以外,一旦公开就是给人看的,也就是在表达一种与人交往的需求。
站在他人角度,我们会因为关系的远近对其表达关注,也就不仅是内心情绪的表达,更是一种社会交往的礼仪了。
不做旁观者03 社会的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告诉我们:认为一种想法正确的人越多,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就越会觉得它正确。也就是说,一件事情的正确程度会因为持有该想法的人数多寡而定。
淘宝、支付宝、微信等新事物出现的时候,并非人人会用,人人接受。不是人们学不会,而是大家对这些新生事物抱着审慎的态度不会轻易去尝试。
同理,我们会遇到有人受伤却无人上前救助的情况,也不是因为不愿救助不懂救助的方法,而是因为对救助之后自己是否会卷入其中不够确定,才会看上去无所作为。事实上,有些问题仅仅需要拿起电话拨一个110或者120就可以解决。
反之,如果有一个旁观者施以援手的话,可能其他人便会跟了上来,一起采取行动。
朋友圈点赞也是如此,展示到公众视野的内容是否能受到他人关注,具有不确定性。要消除他人对你发布内容是否值得关注的不确定性认知,你需要找到你希望点赞的对象,明确地告知你所需要的点赞支持。
关注也会传染,互赞就这样滚动起来。
引领者偷走我们的时间而影响力最强的领导者,是那些知道怎样安排群体内部条件,让社会认同原理朝对自己有利方向发挥作用的人。那些大咖们就这样把我们的时间一次次地偷走了。
那么,如何有效地管理我们的刷圈时间呢?
第一,对时间偷手保持警惕。勇敢对假冒社会认同前来耗费时间的媒体说不,态度要坚决。屏蔽忽略拦截取消关注都可以,至少可以免打扰,在确定好这类信息来源不至于消耗自己的时候,才对其予以信任。
第二,区分友好的社交和有社交属性的成交。朋友圈吸引我们首先是因为好看,其次是因为和我们相似,同样圈子的朋友才有了相互点赞的基础。但如果他发布的内容本质上就是在推销,而为你点赞的本质仅仅是一种恭维的话,大家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
第三,在合作和有效关联中节省时间。每当自己在管理时间方面取得成果,便及时鼓励自己,形成有效的条件反射。比如给自己一个权威的头衔——“时间管理达人”,激励自己成为专家,成为在时间管理方面的稀缺物种。长此以往,不无知盲从,也不刻意逆反,你完全掌握了自己的时间,成为了命运的主人。
恭喜你!
读完本文,你已经迈开了成为“时间管理大人”的第一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