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作家你也可以——《成为作家》读后感
从18号在简书发了一篇习作之后,开始研读《成为作家》到22号读完,中间断断续续,读完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从身后照着一盏明灯,为我拨开了眼前的迷雾,原来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原来作家的特质是即成熟、没有偏见、温和公正,又敏感得像孩子一样天真,原来通过努力我们也能一步一步成为作家。
既然是感想,就不把书中内容一一罗列于此,主要谈及本书有哪些观点给予了我深刻的感受!
要么成功,要么放弃
书中首先提出了“无意识”写作这一练习方式,所谓“无意识”既是在早上起床时,不要说话,不要看书,在半梦半醒之间进行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比如昨天碰到的人和事,对自己的反省,昨夜的梦等。目的就是让你马上写,一直写,不断的写。其次再提出了按时写作,即在你自己规定写作的时间段中,无论你在做什么,都必须停下来写作,你的承诺事关荣誉。
要么成功,要么放弃,斯蒂芬·金曾经这样评价写作的艰辛:“写文章就是呕心沥血地把文字一个一个堆积起来的。”他给自己每天的目标是每天写2000字,写不完绝对不会停下来。“每天”这两个字已经把九成的写作者干掉了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坚持所带来的好处,能做到的寥寥无几,你只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努力,就能把九成的人甩在后头。
像作家一样读书
我们都不是作家,所以会好奇作家是如何读书的?其实很简单“读两遍”。
第一遍,可以快速的把整本书通读一遍。
第二遍则是重中之重,在你读完第一遍后对于整本书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这个时候首先列个大纲,分析整本书的框架,主要论述了什么,找到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及他解决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观点你是否赞同,对你有什么帮助或者有什么意义。
其次,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述其观点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开始以及怎样结束的,是否可以借鉴,文中所举的例子我是不是可以用到其他地方,如果可以就收集起来。
最后,如果发现作者的某些段落写的特别的好,分析其好在哪里,是素材用得好,还是修辞手法用的恰到好处。对作者写得不好的段落进行剖析,是对人物的描写不够生动还是情节生硬老套。经过一系列的问题,发现书中的优缺点,在阅读中不断的累积有用的素材,各种词语的用法,开头结尾的不同写法,修辞与韵律的用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学会重新看世界
我们需要保持盎然的兴趣和生动的记忆,就像一个敏感的孩子看到不断扩展的新世界一样,让你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能为你所用。
这其实是你写作的源泉所在,当你每天向一个陌生人一样睁大眼睛,用新鲜的眼光看待这生活时,你会发现,每一件新鲜的事,都会带来一连串相关的事情,都会让你有所感触,是赞同,还是反对,是喜欢或不喜欢,如果喜欢,又为什么而喜欢,如果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当你置身于这件事情之中时,你会怎么做?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构成了你写作的主题,而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以及你发现的深度既是你写这篇文章的最终价值。
重新多角度的看世界,是让你从中发现素材,收集素材,并培养你的洞察力。
重新看世界,就是发挥小时候喜欢寻根问底的特质,当你观察一个向你迎面走来的女孩子时,她走路是否带着微笑,还是顶着黑眼圈,为什么她昨晚没睡好,根据她的穿着,猜测她是因为工作还是生活琐事影响了睡眠,发挥你的想象力,她家是什么样的? 这样新奇的眼光看待生活之后,不仅每天写作都有新素材,还会发现写作会比以往更加丰富而又美好。
最后的话
输出带动输入,输入反哺输出。写作,让我变得主动,让我换一种角度观察生活,也让我有勇气与信心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