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参加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
写了两天,发在微信圈与写友互动,成就感实足。弘丹老师建的这个群和写作培训班,真是很吸引人,没开课,我就己经提前进入状态,感觉参加这个培训是多么的正确和超值。
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参加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和为什么想要开始写作?
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爱好!一切为了功利或被动去做的事情,一定只是一时或一个阶段,而唯有爱好,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
在训练营,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互助。人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独立个体,但提高发展离不开互助。21天写作训练营正是附合这样的一个团队。
人生免不了遇到困难,每个人都有无助的时候。写作更是如此,前几天在喜玛拉FM听“开讲了,其中一篇严歌苓的《从读书人到写书人》,她说到,她每写一本都会遇到一次“极端黑暗的阶段”,经常遇到写着写着,一点思路也没有,感觉江郎才尽,写不下去,再写就是败笔,痛苦得睡不着,喝红酒,恨不得半夜起来用头去撞墙,抱着先生痛哭,先生就会安慰她说,你写的很好啊,很感人,这是你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把写作工作暂时放下,散散步,休息两天,这种安慰、这种鼓励会让她重拾信心,舒展一下心情再继续写下去。
写作困难吗?
写作真的很难。写作是一件自我挖掘、剖析内心的过程,要让自己进入所写人物的世界,在内心扮演所写人物,去感受体验所写人物的内心所感、所想。整个过程,即要符合人物的社会维度,又要考虑剧情,还要向事先设定的结果发展,可以说是一次自建社会,自建一个逻辑过程,每写一篇确实是很难,很痛苦的心灵历练。这才是每三天,但这篇文章,让我一下感觉很难,感受到了严歌苓一样的恨不得用头撞墙的感觉……。本来这篇文章,原来叫互助,想写培训营大家互相帮助的一些想法,没想到憋了两天,没有写出来,江郎才尽我是没有,因为本来肚子里也没有多少墨水,哪来的才!感觉到的就是自己大脑的空洞,不知从何下手,没有脉络,没有思路,没有中心,没有内容,不知如何围绕主题展开,所以,持续写作真的很难。
写作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通过写作,我深刻的感觉到,我对社会,对身边的人、事变得敏感。一直以来,我都是个大咧咧的人,对什么都不细心,漠不关心每天接触的人和事,可以说我被生活被动的推着,身体和思想处于一种没有感觉、也没有目标的漂泊状态。通过写作,我开始每天更细心的感悟这个世界,开始审视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开始体悟身边的爱和恨,好象一下子改变了我对生活态度。原先身处社会是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懵懂,现在却以一种旁观者的势态审视这个世界。这种感觉,就象我每天早晨起床,重新带上眼镜,豁然开朗一样亲切。所以,写作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对这个世界认知度的增强。
准备每天什么时间写作?
这个问题,我原来的答案,就是按弘丹老师的要求,每天早晨5:15后起床,什么也不看,想到什么写什么。但通过两天的写作,我发现那样的写作太没有意义,太被动也太无意识。每天都不知道写什么的状态,起来就开写,是个很危险的事情,也很有写成流水帐。所以,我现在改变主意,每天白天抽空写,然后第二天早晨起床后,重读所写内容并进行修改,在做早饭前改完发出去。这样才能缓解每天早晨起来就写的盲目性,也保证了写作的质量。这种方法,还有待时间检验,不过感觉每天无论什么时间,想到就写,把大脑瞬间的奇思妙想、好的想法和词句记下来,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我曾有过,每天上下班走路时,想到的好的词句,因为没有及时记下来,过后怎么也想不起来的情况。
打算写多长时间呢?
在这21天写作训练里,我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就是每天保证完成。21天以后,只要我的兴趣没有改变,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爱读书,是我从小就养成的爱好,至今未变。写书,是我从开始读书以来,就有的一个梦想,现在虽然还能算写书,只能算造句,但怀惴这个梦想的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21天写作训练营能把志同道合的写作爱好者聚在一起,鼓励大家创作热情,拼全力的写、写、写!每天进行着头脑风暴,写完后传到群内大家互评,取长补短,互相鼓励,这种互助,能保证大家互相坚持的信心,希望在训练营结识的老师和文友,把写作这个我们共同的爱好,还有我们友谊一起共同延续,直至我们生命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