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7——三周期嵌套 - 草稿
1.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模型可以简单归纳为:(1)创新活动使企业家获得利润,创新引起模范并打败垄断,创新浪潮的我出现引起经济繁荣,(2)而创新扩展到较多企业,盈利趋势消失,就面临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繁荣本质上处于经济的繁荣与危机相互交替,一次创新作用下降不能被下一次创新造成的上升所抵消,于是经济生活就出现周期波动。
2.在繁荣和衰退中排除各种创新诱发的从属现象,如投资者的投资,投机等,这种从属现象将大大加强周期的振幅,并把这种诱发出来的各种从属现象总和称为从属波。
3.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和经济波动的原动力是创新,这种创新期是长短不定的,创新是不连续的,不稳定的我和不均匀的。同时具有多样性,因此为了更加现象的经济周期的规律,熊彼特提出了三周期模型:
第一种是长波50多年的经济周期,成为长波,因为它是由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于1926年提出,估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第二周期是9-10年的中周期,成为中周期,因其由法国医生经济学家朱格拉在《论法国英国美国的商业危机以及周期》一书中首次提出,有设备投资周期对经济的带来的周期性变动,故称为朱格拉周期;
第三种周期是平均40个月的短周期,称为短波,1923年英国人约瑟夫从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就会减少生产现象出发而提出的周期现象,基钦在《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中把这种3到4年的短期调整称之为“存货”周期,熊彼特将这一周期现象成为基钦周期。
熊彼特认为一个长波周期大约包括6个中周期和18个基钦周期,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长周期制约中周期。
三种周期都与一定的“创新” 活动相关,尤其是长周期,与重大的“创新”集群有很大关系,在长波的不同阶段创新是不同的,中周期与一些特殊工业和特殊创新相关,至于短周期,虽然理论上讲也是创新活动,但难以将某个特定的短周期与某特定的创新活动联系起来。
除了以上三个周期外,熊彼特还提出了其他经济周期例如:建筑业周期或者房地产周期等。
4.盖尔德伦于1912年发表一篇春潮的文章,这篇文章现在被公认为长波周期的理论起源。
在他看来1850-1873年与1896年到1911年间,先后出现了两次资本累积的春潮。
重大产品创新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主导部门,在他看来一个或者几个迅速成长起来的新部门推动形成了长波的我上升期,1850——1873年而言,主导部门是铁路建设,其连带效应是金属,钢铁,煤的生产扩张,就1896年的我增长上升而言,电力和汽车工业扮演了主导部门,带动了金属铜,绝缘体材料,和煤的生产。
6.罗斯托:美国经济史学家,发展经济学先驱之一,1916年——2003年,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教经济史。
7.冷战是指1947年——1991年,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斗争。
8.罗斯巴德: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1926年到1995年,他的著作对于现代的自由意志主义和无政府资本主义理论有极大的贡献。
9.罗斯托指出,主导产业是那些具有足够创新的我产业,是那些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主导引导作用的产业,是那些对整个产业链起到重要影响,具有强大扩散效应的我产业。
罗斯托在主导产业理论就解释创新推动经济繁荣的先决条件:1.发生在非主导产业的创新活动中,并不能带来经济的繁荣。2.发生在主导产业的创新活动,才能使得经济脱离长期趋势,迈向繁荣,3有些创新领域,开始影响甚微,但有可能会逐渐形成主导产业,成为繁荣的基石,也是长波的基础。
10.罗斯托认为织坊工业是起飞阶段的中古典式的主导产业,而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起飞中,铁路基础的重工业体系被认为是主导产业。但是主导产业可能是木材,纸浆、乳制品等不一而足。钢铁电力煤炭通用机械化肥工业被视为成熟阶段的主导产业而房屋建筑汽车和耐用品制造业则是大众消费阶段的主导产业。
11. 二战后日本主导产业的选择:
电力——重工业化——耐用消费品——信息技术
日本经济复苏(1946年——1960年)战后日本的经济突破口放在能源部门上。
当时官方认为原料、煤炭、电力的不足造成生产不振。日本政府把中心倾斜在煤炭,钢铁上倾斜,同时培养了自动化工业的发展。这阶段主导产业为煤炭、钢铁和火力发电。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1960年——1973年)自从引入了工业化技术后,建立了高质量低价格的原料供给体系,随着产品成本的降低市场规模的壮大,推动了新的投资,又引起了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本的造船工业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有促进对运输钢铁这些原材料的船舶工业需求,重工业部门螺旋式发展,推动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轨迹,这一时期主导产业是石油化工和钢铁产业即重工业化。
日本经济稳定增长与调整时期(1973年——1990年)
日本的人均收入到到了高水平1156美元,收入刺激了市场的消费,消费市场的扩大,对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机构也开始升级,对高档耐用消费品汽车家用电器,空调彩电的需求更加剧烈,有效需求的扩大刺激了供给的扩大,因为原材料的的高质量和大批量的生产,使原料价格大幅度降低,这个时候的主导产业转型为耐用的消费品如汽车,家用电器。
日本泡沫期与恢复(1990年至今)
90年代股市和楼市的等资产价格过度膨胀导致经济泡沫崩溃,引发90年代的金融危机和长期经济萧条和长期经济萧条,严重的经济衰退,迫使日本政府着手对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政府认为曾经在经济主导中发挥作用的主导产业已经趋于成熟,且在其他国家的追赶下已经不在具有往日的优势。
因此提出了IT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和促进传统企业的改革,尽管与美国有很大差距,逐渐成为20世界日本经济的主导产业。
11.中国主导企业的历史选择
织坊——电气——通信技术、汽车——信息技术
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中国的主导产业有诸多选择,就如日本在1945年以来所做的选择一样,在追赶过程中产业的变化是频繁的,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主导产业的选择就脱离不了长波的约束。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而增长背后的推动力是规模庞大的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的新建,因而,建筑业钢铁化工机械等行业顺理成章的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002后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讯设备制造和交运设备制造的逐渐成为主导行业,如果避开建筑钢材化工机械等行业,我们看到的主导产业的演变规律为
织坊——电气——通信技术、设备制造、汽车——信息技术。
改革开放后的1981到今天。
房地产、钢铁、化工、信息、汽车等产业在长波衰退的本轮中周期中将构成中国经济的主导产业群。从熊彼特的观点来看,房地产只是创新繁荣下的投机产业,作为从属波对经济周期产生作用。
在长波衰退约束下,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短期内难以成为新的主导部门,但也处于萌芽期与成长过程。
总结:
从熊彼特到罗斯托
本文我们对熊彼特的经济周期做了系统性介绍,首先是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其次是引入创新的两个阶段经济周期模型,第三是引入了从属波概念后,的四阶段经济周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