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第一章 儒家学说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2022-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素小七

根据资料,儒家的“儒”这一名词最早记载见于《论语•雍也篇》。

孔子告诫子夏: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但从此话也可见,儒的起源是远在孔子之前的,到孔子时代儒已经分化阶层了。

对于儒起源的研究,中国学术史上最早探讨的是汉代学者刘歆。

他认为儒家者流,最早可能出于“司徒之官”,其功能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近代学者章太炎认为,儒家出于古代的“王官”。

而胡适却认为,儒是殷商礼教的教士。他用西式的思维理解儒的职业类似于基督教的牧师。

殷商灭亡,周取而代之,但殷民仍保持宗教典礼,然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变化,绝大多数人从事治丧、襄礼和教学。

而儒最原初的职业性质是术士,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从社会中逐渐分化出来,慢慢地将礼仪提升、规范,并最终成为社会结构中的智者阶层。

根据《淮南子•要略》记载可知,儒者素来重视的“礼”,在儒学形成之前存在一个由简而繁的演变过程,这也是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的凭借资源。

最初的儒者算是殷商遗民中的有文化者,他们极重视宗教礼仪。

他们被西周政权集中安置在宋、卫、鲁、燕、齐地,为了阻止他们政变复辟,周王朝把可靠的宗亲安排在遗民集中地,这样被周人分而治之。

周朝初立,为了稳固政权,需要规范制度重建秩序,在这种背景下,周公起用殷商遗民中学有专长的儒者参与制定礼乐制度。

孔子、孟子、荀子等历代大儒,都将周公视为儒家第一圣人。

作者认为这些后事儒者之所以对周公充满深情,其原因是周公通过制礼作乐,使儒者由最初的贵族依附者变成为一个真正相对的独立阶层。这就是儒的阶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