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再出发-写作成长今日看点婚姻育儿

0-1岁嘻嘻养成记| 宝宝用手急不得,吃手管不得

2017-03-06  本文已影响53人  莹莹_

还不会用手

宝宝三个月大了,我们带她去医院打疫苗。医生进行了例行检查,发现宝宝还不会用手,就告诉我们,要开发她的双手主动探索能力,用拨浪鼓之类的逗引她。

“随着宝宝大脑的发育,这不是早晚都会的吗?”我问。

大夫说:“你们尽早刺激她,对她大脑发育有好处。”

一听说对宝宝大脑发育有好处,这事我们能不关心吗?回家后,我们开始在她面前摇晃拨浪鼓,她只是好奇地看着两个铃铛来回晃,眼睛跟着一眨一眨,没尝试过伸手去抓。没关系,妈妈可以变幻方式,比如带她经过家里的书架、盆花、卫生间、窗帘,希望她能由于好奇,“动心”去摸。小家伙只是看看,没反应,我们“非故意”让她的手划过看到的东西,她也只是无意识、被动地接收,显然“不上心”。

《婴幼儿心理学》说:动作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动作技能的重要性在发展早期甚至比认知智力因素还重要。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有过很唯美的表达:在儿童逐步学会必需的“人类活动”中,还有什么会比他们开始使用手更奇妙和神圣的呢?因此,我们应该热切地期待着儿童向外界物体伸出小手。

这可让我有些着急了。宝宝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抱睡、闹觉都没了,又开始为宝宝的大脑发育担忧。

开窍

我记得很清楚,在宝宝四个月大那天,她仿佛开了窍,开始尝试用手。她居然用手去抓上方的婴儿健身架上的拉环、球球。我对这一场景印象深刻。

蒙台梭利说:这些小手第一次机灵的活动,意味着儿童想把自我融入到世界中去。对于这样的活动,成人应该在心中充满赞美。

那就赞美吧!

到底谁更高兴啊……

等时间到

想当初,我们怎么努力也不能让她愿意动一下她的小手。这不禁让我觉得,难道宝宝的发展是突发性的,即不是渐变的。在宝宝自己发展好相关技能之前,似乎成人怎么逗引都无法引起“革命性”进展。

其实,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研究者格赛尔的研究结果,儿童的动作发展是按着既定的时间表顺序地进行的,其顺序取决于遗传决定的时间表。环境只能支持内在蓝图的发展,而不能产生动作的变化进展。且只能在个体动作成熟的基础上对个体发展起支持作用。

说得白一点,那就是:环境再怎么刺激,也不能让宝宝产生新动作,比如坐、爬。只有宝宝大脑发育达到一定水平了,环境刺激才是更有意义的(促进动作完善)。为此,格赛尔做过一个有名的爬梯试验:

1929年,格塞尔对一对双生子进行实验研究。
出生第48周,对1进行爬楼梯训练,对2不训练。训练期间,双生子1比2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
第53周,当2达到能够学习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2就达到了1的熟练水平。
第55周时,1和2的能力没有差别。

不过,20世纪80年代开始,动力系统理论又提出:动作的产生源于个体身体成熟状况、环境和个体所面临的任务要求这三个系统的复杂交互作用,否定了格赛尔的“先天规定原则”。

也就是说,当环境中出现一个好玩的东西,引起宝宝好奇,宝宝想要得到时,这也会促进宝宝更快地学会新技能。

本人只有一个娃,没做过大规模系统实验,只有小范围个体观察。根据我观察,我家宝宝还没准备好,怎么刺激她,她也不为所动。

发展小手

在娃娃已经准备好发展相关技能了,爸妈就要多花心思发展宝宝的动作了。在小区里,大家谈论更多的是你家的会坐了吗?你家的会爬了吗?没人问“你家宝宝会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东西了吗?”“你家宝宝会用手了没?”,哈哈。

著名教育家孙瑞雪说过:

成人常常因为无知,给儿童设置了很多障碍,剥夺了他用手的自由,也剥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我们常看到很多成人不会用手或者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按键,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不会拴绳索。这都和他们童年时期这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有关。

想想,我就是不会手指夹围棋子,也不会点钞(囧)。

所谓心灵手巧,对小宝宝来说,应该倒过来说。宝宝小手运用越来越熟练,就是在促进大脑发育呢。

双手一起

1.宝宝有时伸出小手主动地、有意识地尝试触摸我的脸,拨我头发,看着我头发被拨来拨去。有时她会用小手抓我头发、划我脸、掀我嘴唇、推我鼻子,这都是可喜的进步!到了更大月龄,她的活动能力越来越精细,喜欢抠洞,稍不注意,就会挖我的鼻子、耳洞、嘴唇、肚脐眼,有时还戳我眼睛!

这是我在宝宝4、5个月大时写的。现在宝宝已经1岁多了,我再看当时的心情,有些想笑。但小宝宝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碰到宝宝的一点小进步,都觉得惊叹!

2.我们带她出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在路上随便捡东西玩:落叶、花花。

3.在宝宝到了7、8个月以上时,大人偶尔吃的瓜子和小块水果递到宝宝手里,让宝宝自己抓着吃,可以锻炼宝宝的拿捏操作。

4.吃饭时,我们大人先吃,让宝宝坐在宝宝椅里玩,我们会给她筷子、勺子、铲子,她会自己变着花样玩。有时给她一些碎屑类食物或面条,让她自己练习抓着吃。

5.让宝宝撕纸玩。

6.洗澡时给她一些戏水小鸭子,在洗澡盆这个丰富刺激的环境里,宝宝会很开心的(我家的到了大约11个月左右,特别喜欢坐澡盆里玩了,以前还不太感兴趣)!

在我的早教文章里,还列有一些帮助宝宝用手的方法。我的方法都比较“省钱”哈。这里多说一点:1岁以内的宝宝看什么都新鲜,所以爸爸妈妈不用买太多玩具,玩具在宝宝眼里看来和厨房的勺子、碗,是一样的。宝宝小月龄时,主要是给她各种表面质感的东西,帮助开发触觉,随着月龄增大,宝宝越来越喜欢探索各种小东西。

当然,如果你愿意买玩具,也有地方放,那也不错。对于小月龄宝宝,摇铃是个很好的选择。摇着能发出声响,宝宝很喜欢。随着月龄增大,一些纸板书可以让宝宝练习更精细的翻页动作。一按就唱歌的海马,简单的电子琴,都可以让宝宝练习手指动作。

吃手!

在四个半月时,嘻嘻还无师自通学会一样本领:把大拇指单挑出来,以一个漂亮的抛物线动作投入口中,然后美滋滋地咂摸。这可是高难度动作啊:准确判断手指,知道嘴的位置、能把手送入口中,还是大拇指,这可涉及多少感觉器、神经细胞、肌肉、骨骼相互的协调啊!我只需要负责每天洗干净她的小手,让她随便变着花样吃。

有朋友告诉过我不要让宝宝吃手,否则以后毛病不好改,还教我把宝宝的手绑起来,或手上涂一些不好吃的东西,宝宝就不爱吃了。其实,宝宝在这时处于口腔敏感期,这时候如果不满足宝宝口腔欲,以后还会以其他方式找补回来。

在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中,记载有一个叫“淼淼”的2岁小男孩。由于在婴儿时期家里过度保护,不允许用口去探索周围的世界,结果口腔敏感期被推迟到了2岁。到了2岁,淼淼会吃手、吃勺子、吃老师的鞋后跟。而这些本应是婴儿时期就完成的探索任务。

孙瑞雪说:“对一个幼儿来说,他正是用这种方式感觉他口的各种能力,口的部位功能以及口的极限。与此同时他也在体验着他周围的世界,在学会选择他究竟能够把哪些塞进他的嘴里,建构只属于他的自我世界。”

也有宝宝到了比较大的月龄还在吃手,这种情况可能是源于宝宝缺乏安全感,比如家人对他/她的关怀、亲密不够。我们一个朋友的小孩在10个月时还在吃手,据他说应该是由于宝宝曾经摔到了地上,受了伤,需要自我安慰。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采取措施帮助宝宝戒除掉吃手的毛病,否则形成习惯就不好了。比如可以像我同学说的那样,在手上涂一些宝宝不爱吃的东西(可以去母婴店看看),多给宝宝亲密抚触,宝宝吃手时转移她的注意力等。

不急

在孩子还没准备好发展时,父母不用着急,也不用提前训练。比如,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孩子刚出生就训练孩子抬头。我在知乎看到过一个宝妈写的文章,她的孩子三个月还不会抬头。但是在孩子学会自己翻身之后,需要抬头了,他会自发地去练习。在有了需求、练习之后,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抬头。

现在事后诸葛地想,自己在宝宝三个月大时,对于她的手,真是操心过多了。从长远说来,即便宝宝提前接受了刺激,三个月学会用手和四个月学会用手,对人生以后的长远道路,影响有多大区别呢?(《从出生到3岁》上面说:一个孩子是在3、4个月的时候学会用手去够东西,还是在5、6个月的时候才学会这一本领,都是无关紧要的。)想想自己那时候为宝宝大脑发育的焦虑,哂笑一声。

再次无语

我给宝宝买了一个小鼓,上面有按键。我教她按,她就是学不会。到了差不多11个月大,自己就会按了。在11、12个月时,给她小盒子玩,教她打开、关上,她没学会。后来有一天,看到她自己在那里打开、关上(偷笑)。我家平时没刻意培养过宝宝独立吃饭的意识,也没有锻炼过她独立吃饭的能力。到了1岁半时,随着孩子大脑的发育,她自己就产生了这方面的需求和能力。

据发展心理学,针对婴儿的大多数测量(关于动作反应的测验,比如我家宝宝3个月时,医院测试她是否会用手拿拨浪鼓),几乎不能预测日后的智力发展。能较好地预测宝宝日后发展的是:父母温暖、反应敏感的养育方式。

我不是说不要给宝宝适当的训练、任其自然发展,而是说:别急嘛,宝宝看着一切正常、精神状态也好,爸爸妈妈们也放轻松,说不定宝宝哪天给你们带来惊喜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