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以爱之名,凸显人性
文/果果宝儿
图/网络(侵删)

当小生命在母体里长出雏形,于孕育中见证着他们的成长,或动,或踢,那些即便是细微的小动作亦能让妈妈们欣喜不已,不自觉地生出怜爱之情。
生产历程里的痛与乐,早已分不清是汗还是泪的液体渗着衣身,伴随着一声声地响亮啼哭,暖意泛漫在妈妈们的心田,久久未褪。
有人说,没当过母亲,亦也感受不到母亲那绵长的爱,那种与生俱来,不需言明的情感在自然生成里显得那般简单。
父亲的爱深沉,稳重,像山一般挺立在最前峰,看护至山中的孩子;他的肩有力而带着强劲;他的目光坚定而胜过千言万语。
大众下的父亲角色,或健谈,或少言,或强悍或瘦弱,或富有或贫穷,不论属于何种标准,对其子女的爱应是大致相同的。(当然,这里当是正常范围下的亲子关系,不排除极少数里的家暴冷血性人物。)
血缘关系的亲近,于父母而言,孩子是最直接的亲缘纽带,对他们的关爱、保护,做着再自然不过的诸事,尽着为人父的本能。
于孩子而言,父亲的形象不仅仅来自于外形上的感官,更有那源自于父亲一言一行里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有一股清流之源渐渐地渗入其间,将他们壮大,给予他们于思考的方向,那是榜样的力量!
缘深于此,遇之有幸。
孩童在生命旅程的最初阶段接受着来自父母的物质及精神给予,看似只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却不知父母亦从他们那儿,得到了为人父母的满足与愉悦感,这一精神给予与被给予者的转换亦是相互的,无从比较他们的分量孰轻孰重?
在与父母相处的这一段稍浅时光里,将对他们余下的人生起着质的变化。
家有女娃,从其言传身教里得到了正确的价值观,从平常的点滴细节里体会到了不同于母性的光芒,吸收了坚强的成份,亦也品读了柔情的风采。
家有男娃,在渐入青春期后,许多的思想还未完全定性,如能有父亲在旁循循善诱,为其打开疑惑,梳理无解,以自身之举践行着无声胜有声的穿透力,潜移默化之下,孩子当是朝着向上之路与其同行。
亲子关系,如能处之如此,不仅是孩子之幸,亦是家庭之幸。
对孩子能本着纯爱之心对之,对与其相知相扶的妻子亦是同样。
大千世界,能寻此良父,亦能笑醒。只是人生往往不能诸其所愿,在泛着沙砺里的一粒细微里,亦也不能找之与其相似的同类。
如此,行之正确之事,做之努力之举,亦是满足了自身又无怨于旁人。
既是生而为人,总有或这或那的缺失,无可避免也难以摆脱。但对于亲子之爱如若夹杂着为私为己之念,实是不该亦为不耻。
那真是与其言下所谓的“糊涂”扯之不及。
人总有趋利避害之举,在遇之与其相关为己之事,必是能辩则辩,能避则避。事有大小,事亦有轻有重,有些无关紧要之细枝当是风轻云淡,一笑而过;如若以狭隘之内里予以子女,那岂能从容看待,好似从未着起?
成年人都知的错误改正论,在现实中,往往在某类人的眼里,亦只是可传诵的语录,最终却是以”难得“两字草草结束。
没有明辨内心,深省自我,悟析内在的层面,那些看似不可原谅之事在其眼里亦是避之谈及的深埋。
叔本华曾说,“人的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满足了当下,又会出现新的欲望。”他认同理性无法克服意志,在生命意志的驱使下,每一个生物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争去抢。
他的悲观主义言论有一定的意义,但并不全然。
如果作为亲子关系的你,我,他,也如上的个例,如叔本华所言,亲缘里亦也杂裹着私利,那世界里的人群到底该是个欲望无边的攻体了………
世界是美好的,人心亦是可塑的,真善美也将具有长存性。
亲子关系的纯爱,舍弃自我保全孩子的无私也将存于多数。始终相信,人类的美无论是艳丽四射还是清淡典雅,形式各异,美的华容都将是相似的。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面临小儿小升初,面临为断却见之茫茫的无底。一个生命易逝的年份,一个杂乱纷飞的雨季,一个在清透里看到更多被时光锁扣束阁起的叠影,它们倒着眉眼,用着那时该有的回声道着越解越无解的言语。
寻不得的纯,看不到的简,在某年某月里流失,亦或它们就从未来过。那么,还是回归初始,倚着单一完善诸身,那到底是做回了想要的样子。
如此这样,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