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想法健康&养生

骨科医生告诉你:有结石了,到底还能不能补钙?

2018-11-15  本文已影响18人  b2652774b2dd

补钙(和维生素D),对于中老人来说,尤其对中老年女性,意义重大。因为我们身体骨骼中矿物质的量(骨矿物质密度),会在30岁以后,开始持续下降。而女性在绝经后,这种骨矿物质丢失的速度更是飞速。这种骨中矿物质的丢失,不仅可能出现长期疼痛,更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脆性骨折。

虽然不能逆转这种生理性的骨矿物质丢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或者额外补充钙剂、维生素D剂来尽可能的延缓这种速度。对于骨质丢失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我们还可能需要额外服用双膦酸盐等特殊的抑制骨丢失药物,但是补钙(和维生素D)仍是重中之重。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有泌尿系统结石的。于是,坊间有那么一种说法:

泌尿系统结石就是因为钙太多,所以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就不能补钙了。

真的是这样么?

或者说:

如果泌尿系统有【结石】,我们究竟还能不能补钙呢?

答案是:

即便泌尿系有结石,如果需要,也是可以补钙的,只是要注意监测【尿钙】。

是的,跟大家想象不一样的是,结石患者并不是因为【血】中的钙高,而是因为尿中的钙往往高于正常。

正如前文所说,【钙】(包括维生素D)对于我们骨骼和全身的健康意义重大,尤其对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而平时靠吃肉喝牛奶等常规膳食补充的钙,并不会增加泌尿系结石的风险,甚至还可能因为减少了肠道对草酸盐的吸收,从而降低结石风险。

所以在临床上,医生一般不会推荐有泌尿系结石患者去刻意的限制平时膳食中钙摄入量(除非一天钙摄入量超过2000mg)。

是的,正如前面所说:

虽然限制钙摄入或许能够减少【尿】钙,但也会减少肠道内的游离钙。而肠道内的游离钙减少后会增加食物中草酸盐的吸收,并相应增加尿中草酸盐的排泄。而尴尬的是,尿液中草酸盐增多,会增加结石形成的可能。

简单说:吃钙少了,反而很可能更容易得结石,或使结石加重。

这就尴尬了。。。

比如:2002年,一篇发表在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1] 就证明了以上观点:

这项为期5年的研究,一共纳入了120例特发性高钙尿症伴复发性草酸钙结石男性患者,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两种膳食方案组中:

1、高钙组:采用正常钙量[1200mg/d(30mmol/d)]、低动物蛋白(52g/d)及低盐[氯化钠2900mg/d(50mmol/d)]膳食方案

2、低钙组:采用低钙[400mg/d(10mmol/d)]膳食方案

随访5年发现先:

正常钙量、低动物蛋白、低盐膳食组的结石复发风险显著更低。因此作者认为:正常钙摄入能够帮助预防新结石形成。

但是,如果细心的话,你会发现,以上说的都是膳食补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食补。那么服用专门的钙剂钙片,会不会增加结石风险呢?

这就不那么乐观了。

因为相关研究[2,3] 也确实发现:

钙补充剂,似乎并不能有效预防结石复发,甚至可能【略微】增加患结石的风险。

那么,如果不幸得了结石,岁数大了想补钙,究竟该怎么办呢?有没有权威明确的说法呢?

有!

国际权威的UpToDate临床顾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给予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的建议是:

有结石病史的患者,如果需要应用钙补充剂(例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建议:

在开始应用钙补充剂之前,及开始应用钙补充剂后约1个月,检测尿钙排泄。

1、如果吃了钙补充剂后没有临床意义的尿钙排泄增加,那么放心吃就好,并继续监测;

2、如果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尿钙排泄增加,那么加用噻嗪类利尿剂可能有助于减少尿钙排泄(以及维持骨密度)。

更多有趣有用的医学科普知识,请关注骨科医生路遥!


参考文献

1. Borghi L, Schianchi T, Meschi T,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diets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stones in 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 N Engl J Med 2002; 346:77.

2. Curhan GC, Willett WC, Speizer FE, et al. Comparison of dietary calcium with supplemental calcium and other nutrients as factors affecting the risk for kidney stones in women. Ann Intern Med 1997; 126:497.

3. Jackson RD, LaCroix AZ, Gass M, et al. Calcium plus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the risk of fractures. N Engl J Med 2006; 354:66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