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辩论始于好论点,好论点需要好表达
回想一下,从小到大,从学校到职场中,你有没有与人辩论的经历?有时候,明明理在己方,奈何对方辩论技巧了得,几个回合之后自己竟无言以对……
我清晰地记得,大学毕业论文答辩,有位同学的论文论点鲜明、论据详实、论证充分,大家都很看好他。然而现场答辩时,也许是准备不充分加上过度紧张,在答辩老师提了几个常规问题后,他忽然慌了阵脚,差点被挂……
多数人为避免冲突,已经学会了如何不与他人争辩,似乎这是一个安全选项,但事实是,VUCA时代下,需要与人争辩的场景越来越多,我们不可能永远回避争辩。我们面临的选择不是要不要争辩,而是是否要做好它以及如何做好它。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社会地理学教授阿拉斯泰尔通过《学会辩论》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应对不可避免的争辩。辩论时,如果你可以从词不达意转变成游刃有余,你将从一个被动和无聊地接受他人智慧的人转变成一个参与者,一个不惧怕社会、也不会对社会麻木不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人。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无疑需要工具和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样的观点才算是好观点”以及“口头陈述观点时的一些技巧”。
什么样的观点才算是好观点?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来看一组论点:
1. 世界人口正在快速增长;
2. 法国大革命意义深远;
3. 防止沙漠化有16种方法;
4. 英国经济在19世纪实现了工业化;
5.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口数量众多的有13个少数民族。
以上这些论点给你什么感觉?仔细想想不难发现论点1-5只是在列举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它们维度单一,人们看了之后,往往会心生疑窦:是啊,你告诉我这些我已经知道的事实,那又怎样呢?so what?
辩论时,如果你亮出的是这样的论点,也许这场辩论还没开始你就要输了,
这就是论证乏力的开始。论证不够有力不是始于错误的逻辑或不准确的事实,而是一些更基本的东西。
实质性的论证针对的是你所在领域正在争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你所在领域的相关文献中,你会发现某些作者、术语和观点反复出现,并形成争论的核心。实质性论证源于与这些既有公认的参照点的交锋。
那么怎么样的论点才是好论点呢?让我们再来看另一组论点a-e,体会一下与论点1-5的差异:
a) 新马尔萨斯主义仍然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可行的、准确的模式;
b) 法国大革命最深远的影响发生在海地;
c) 目前,为防止或改善沙漠化所使用的两种主要技术的效用,只有在它们与一系列其他补充措施相结合时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d) 19世纪的英国经济并不是自由放任的经济,而是一个受政治驱动的神话;
e) 在中国,国家对民族多样性的管理,比批评这一体制的人通常所认可的,要更加灵活和复杂。
对比论点a-e和1-5,我们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异:
论点a-e提供了一种分析,解释了某一现象,它们的表述暗示了对复杂性的理解,没有提出一种黑白分明的世界观,它们的主张有所保留而且视情形而定,不是简单化的和单维的;
而论点1-5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一个事实表达了论点,只是列举事实,并没有在事实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主观分析,显得单薄无力。
总结一下,好的论点不只是简单列举单一的事实,而是会附加自己的主观见解,这些主观见解并非绝对化,而会视具体情况有所保留。
有了一个好的论点之后,你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帮你把好的观点恰当地表达给受众,再好的观点如果不能让他人接受,也是枉然,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口头陈述观点时的一些技巧”:
假设在你口头演讲之前,你已经有了一套清晰的笔记,视觉辅助工具例如PPT也已经准备就绪,你已经有把握做好这场口头演讲,你需要提醒自己注意以下事项:
尽早陈述你的中心论点和演讲的结构。记住一个能筒洁概括你的主要观点的句子。
当陈述到关键部分时,你需要特别注意和观众的交流。直视他们,让自己的演讲听起来是发自内心的。
你的肢体语言也会帮助你。使用手势强调要点,甚至可以稍微移动几步,来帮助你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这不由让我想起上个月我在一次重要工作坊上的开场,工作坊很成功,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出乎我的意料。现在回想起来,我用到以上两个技巧。
工作坊一开始,我就阐明了我的观点,即本次工作坊和普通会议存在哪些差异,短时间内引发了参与者的好奇和认同。
随后,我又阐明了为什么本次工作坊需要讨论这些议题,我在阐述时饱含真诚,我看着大家的眼睛,坚定地告诉大家,大家才是今天工作坊的主角,来的人都是对的人!每位参与者都是充满智慧的个体,只是需要一定的场域和工具激发大家群策群力,说着说着,我情不自禁地使用了手势,来表达我对大家的信心。
当时会场很安静,没有人看手机,每个人都认真地望着我,我从大家的脸上看到了认真、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使命感。
果然,在后面的讨论过程中,整个氛围非常开放和温暖,生发了会议的重要产出。大家也给予会议很好的反馈。
综上所述,如果你想无懈可击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让他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不妨仔细读读本书,相信掌握了本书的辩论技巧和策论后,我们会立足自我观点,不轻易被他人带跑、带偏,从被动接受他人观点的输入到主动参与到对这个世界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