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第十三章 循循善诱教晚辈 父恩母爱永铭心
原创:黄五湖

“看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认真分析其本质的东西。”、“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不只是看其职务或学历,而是看其处理事情的能力与效果,所以从小要广泛接触社会,多学本领,才有本事的积累。”这也是父亲教我们的重要理念之一。
从小时候起,他就一直严格要求我们,使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不怕苦、不怕难、不做坏事的习惯。比如要向朋友借钱,他教我要去找谁,怎样给他说,怎样约定还,而且要信守诺言等等。记得我们十多岁的时候,虽然家里穷,吃不上象样的饭菜,但我们过得挺愉快。家务方面,哥哥给我们分工,我和弟弟抬水并倒满水缸。在以前,猪都放养,没有猪圈。每天早晨天一亮,我们就起床,先提着粪篮子,沿祖屋四周巡拾一遍。然后洗手、洗脸,接下来便是晨读、念课文。早饭后各自上学,妹妹每天洗碗筷,喂鸡鸭,扫地板,大哥则干一些比较重的像自留地的耕作等活。母亲要去生产队劳动,中午放学后,我们都帮着干家务,其余时间就去池塘戏水、游泳,或者打乒乓球等项目众多的活动。到学校时肚子基本饿了,但由于高兴,还是硬撑,而且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多难受。
那时候,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整个过坑屋有三十多个,由大哥总策划组成了一个儿童团,让我当团长。每到星期六、星期天晚上,都要在我家门口集合,我们一起唱歌、讲故事,接下来就是“冲五关”和“捉迷藏”游戏。活动后,如果饿了就随便吃点咸菜,喝些开水。当时我们还组织了儿童团宣传队,打着白火到其他生产队进行义演,都是自编自演。记得我当时看到人家吹笛子,很想学,但又没钱买。父亲就让我自己做了一个,先向人家借了一根笛子,在家后的大片毛竹里,砍了一根当作笛筒,没有笛膜,哥就用蒜叶刮掉上面软的,把剩下的蒜叶角膜做笛膜。我也较喜欢拉二胡,没钱买,有次抓到一只大青蛙,就剥开皮放在盐矾水里浸泡,清洗干净,绷紧晾干,然后鼓在一节大竹筒上,一把二胡就做成了。没乒乓球球拍就让我舅父做了一副,舅父在洪濑建筑公司工作,那里的木工手艺特别的巧,做的挺管用。连扑克牌也是用纸箱纸皮自剪自画的,因儿童团人多,每次要自制好几副才够用。
小时候的集体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团队精神。夏天,我们到大深水池洗澡戏水,玩摸石头比赛,十几个孩子分成两队,丢一块石头沉到一丈多深的水底,看哪个队先摸到,那种快乐和开心,至今仍历历在目。
参加工作后,有一天中午,我看到单位里的几个年青人扛着一木棍,两头各套一块圆石盘,在那里哼呀咳呀地举重,他们还问我要不要举举试试,我只用单手便把它轻轻提起,连续单手举了好几下,他们都看呆了,问我怎么有这么大的力气?实际上这是当时大哥严格要求练就的。当时因二中有电灯,我们和大哥每晚一起到二中上晚自修,他念初中,我和弟念小学,回来不管肚子多饿,都要先到房间里举十来下石柱珠(老家以前盖房子像故宫那样有大屋脊梁。一般用木柱,木柱底下有块用石头加工成的垫,直径与木柱一般大,大约30公分高,叫柱珠),大哥举的石柱珠最重,我第二,弟弟最轻,而且年年加码。我们搞的这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实际上都是父亲提示或默许下,大哥带头做的。
家乡有句俗语:“祖屋祠堂宫,出钱没人兴(高兴),嫌的个个精。”也就是说:出钱修祖屋,修建祠堂或是庙宇,没人高兴出钱,因多出钱的人往往碰到坏运气,可能是该注意的事太多,不懂得做周全,反正说不清,但说闲话的却都挺行。
我们的过坑祖屋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皇宫式的祖屋。80年代,大厅漏水,人们都说如再不进行修缮将会倒塌。但家乡的经济不好,大家推选我父亲牵头来修,父亲虽然也考虑到那句俗语,但出于对公益事业的责任感,他还是答应了,并写信给南洋的叔父,请他给以资助。当时,另外一些堂亲也都帮忙,从南洋寄来钱,其中数我叔父寄得最多。
1990年,刚修完了祖屋不久,我叔父从马来西亚去美国旅游,下了飞机后,因突发心肌梗塞仙逝,当年他才61岁。这边福建老家,我父亲突然得了中风,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一只脚不得力,走路必须拄拐杖,这给我们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当时,我们把父亲送到北京治疗,为尽快治疗好父亲的病,我们没有把叔父在美仙逝的消息告诉他。后来,我们在家乡给叔父办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父亲从1990年得中风到2003年逝世,他用那唯物辩证法与坚强的毅力,坚持了13年,到逝世前头脑始终保持清醒。在北京和上海给他治疗期间,专家们让他戒掉烟酒,他解释说我抽烟、喝酒几十年,身体各环节已适应,让我一下子全断掉,真是不适应,身体受不了。专家们则态度坚决,一再强烈要求他,决不允许再喝酒,见此情形,他干脆不住院了,住到弟弟家里仍旧抽烟喝酒,只是量比以前少一些。
父亲喝的都是自己买些中药泡白酒,对身体很有作用。他虽然天天喝,但每次都限量,也从没见他醉过。中风十三年他坚持每天喝两次,即晚餐及临睡前各喝二两左右,就在他逝世的那个晚上也如此。他中风以后,医生还劝他忌食,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实际上他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什么事物都要有个度,只要不过份,吃些什么,不吃些什么,都不重要,他认为许多食品可以互补互冲,关键是要有一个平衡的量,一颗平衡的心。
确实也是这样,在中风期间,一些老朋友或一些老干部请他吃饭,只要是说话投机,他一小杯一小杯从中午喝到晚上都没事。南安二中的那些老师觉得很奇怪,看他喝酒爽直,小酒杯一杯一口,即使喝上几十杯也不见醉意,不过喝得稍多时他会出汗,他说这是新陈代谢。他每次喝酒,脑子不糊涂,不失态,不胡言乱语,大家都很佩服。喝酒谈话时,父亲能推心置腹,引得老中青各阶层的人都很喜欢跟他一起喝酒畅谈。
父亲对工作积极认真,对自己严格要求,但对生活却很随便,能吃饱就行。对我母亲和我们兄妹则是百般疼爱。他与我母亲很少吵过架,也很少红过脸。家庭小事由我母亲安排,大点的事一起商量,一家过得很温馨。父母亲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使我们养成了过和睦生活的习惯,也就是他经常教导我们的“家和万事兴”。
母亲虽然平时言语不多,但她的高尚品德使她的话语格外有份量。记得当时我与父亲一位老朋友的闺女经常在一起,时间久了,相互有了爱慕之心,但两人都未吐真情。有一天,只有我和母亲在家,母亲笑着问我:“湖啊,你与某某经常在一起,你们以后是否有意思结成对?”我回答:“我们相互间正常往来,都有好感。”母亲又问:“你有没有表态要娶她?”我说:“没有。”母亲忍不住劝起了我:“依我看这姑娘很好,两家又相互了解,本来是很合适的,但你有没有想一想,两家相距那么远,不是山路,就是要坐船走水路,以后你们有了孩子,孩子们要经常去外婆家,这路途遥远,咱们怎放心得下!你好好想想,最好找个机会与她当面谈谈,让她趁早找个好夫家,咱们不要耽误人家。”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再三考虑着母亲白天说过的话,也觉得非常有道理,但心里总不是滋味。几天后,我到这姑娘家,推心置腹的跟她谈了半天,我表态一定让她先找合适人家,等她结婚后,我再结婚,这位姑娘在我真心劝说下,她也只好流着泪答应。除了母亲说的那原因以外,看着非常忍辱负重的母亲,我内心深处更有一种不愿意让她再为我的事烦恼的意向。我一直信守诺言,等那位姑娘找了一位有工作的职员后,我才开始找对象,还是媒人给我介绍了现在的太太,我与太太关系还特好,有时我在想:“孝心对人很重要,孝字感动天,所以老天爷给我意外的找到现在的好妻子。”
我很喜欢用自己劳动得来的一点点收入尽可能多的给家里买些既好吃、又便宜的东西,家里人都说我买东西太阔手,实际上,我愿意让母亲和我妹妹们都能一起吃得到,如果买少了,她们舍不得吃。我在十多岁时,遇上文革,没能继续念上书,我就用叔父寄来的那辆“礼里”女式自行车去载客,挣点零钱,那是全村唯一的一辆自行车。由于我个头小,许多会骑车的人怕我车技不好,反而由他载我,到目的地照价付钱,一天有时挣上几角,最多时二元!我就高兴得不得了。在外头吃午饭花一角五分钱,然后碰上有合适的东西就买回家,大家一起分享,看到全家人都可以吃上好吃的,我心里特别高兴。
尽管我们现在都已是五十开外的人,在父母的眼里,仍像个小孩,而他们在我们的心目中永远是可亲可敬的长辈与导师。我经常把工作和生活中的事向他们聊聊,他们也适时的给了些建议。但有一点,我认为最好的是:每当在工作或生活中有重大转折时,父亲都要给我们指点,做好思想动员。2001年,我要来山东之前,父亲给我说:你本来搞农村金融,现在要去外地搞企业,人生地不熟,山东人的特点和习惯与咱们不一样,你的思路、方式、方法都要不断改进,以适应当地环境,有几件事要注意:
一、山东水泥厂是你表叔李明治投资的,他事业发展那么大,香港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国内又投资那么多,国外还有那么多的公司,负担够重的。以前咱们家庭困难,按祖姑母吩咐,他们每年都寄钱给咱们,这就是亲情,我们要记住这种情,努力把厂里的工作搞好,尽量让他少操心。
二、山东人豪爽讲义气,从抗战到解放,山东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咱福建的解放做出了贡献,现在山东人在福建当干部的很多是当时南下留下来的,你现在有机会去为山东经济建设做贡献要珍惜,到山东后,一定要好好把工厂搞好,让集团赚钱,让工人比咱去之前要好得多,这样当地政府支持,工人拥护相信咱,工作才会较顺利。
三、你没有搞水泥的技术和经验,你要依靠一个班子的团结,发挥专家及技术骨干的作用,技术上由他们把握。但办企业主要在管理,企业管理是一理通、百理同,和管信用社原理相同,也不会太复杂,关键是处理事情要公正,让大家都感觉在理,充分发挥各人的能力,这样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了。但要记住:要让客户买我们的东西比买别人的更放心更实惠。
我母亲更是依依不舍(因我长期在她身边)地说:“三餐要吃饱,听说山东人很会喝酒,你可不要再喝酒了,遇事少计较,靠骨头生肉才是根本。”
对父母的教示,我谨记在心,怀着一颗报恩的心,一是报祖姑母和表叔以往之恩,二是报老区前辈之恩于其下辈。每年到重阳节,我们公司为周边老人准备好电热毯、油米等慰问品,我要亲自上门与老人们攀谈,非常亲热也是缘出于此。第一天在和区政府、市政府签合同时,我就说:“老区的前辈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他们的下辈不应该再穷下去了。”几年来,我没星期六、星期日的干,晚上还经常应酬,白天照常上班,总感觉不到累。有时碰到一些烦恼事,想赌赌气,松松劲,但想到竞争的激烈,想到集团和三百多个员工家庭的期盼与父母的教示,我又来劲了,七年如一日,没在家里闲着,没休息过半天。
在接管山东第一条水泥熟料生产线时真是困难重重:1、设备不配套而又千疮百孔,况且没档案、没图纸。2、南方带来的十几位专家、骨干因吃不惯北方的面食与辣椒,水土不服,大多数得了胃肠炎。时值六月,天气炎热,宿舍还没装修好,既没电风扇,又没空调,蚊虫又多,晚上十二点之前还不能入睡。为恢复生产,白天他们一手捂着肚子,一手坚持画图、写方案。3、厂里的员工忧心忡忡,车间主任等干部担心不能再当干部,员工怕按合同因技术水平低被辞退,情绪低沉。4、员工综合素质较低,有80多名员工是没经过专业培训、又不太认字的农民。按合同,我们可以把他们退给区水泥公司,再招人,可他们说:如果辞了他们,每月只能领100元下岗生活费,他们的孩子就要辍学,家庭就会出问题,再三请求留下来,80个人就是80个家庭啊!可旋窑生产系统就像自行车那条链,每个岗位都是链上的一个环,一个岗位出问题,就会导致停产的可能,面对如此种种,我真是踌躇满怀,前三条还好办,这第四条确实让我失眠了好些天!面对这些困难,经再三与干部、专家、员工探讨,我们把集团的技术、管理、市场、资金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相结合,充分发挥上联的团队精神,号召大家要“上下齐思进,联手绘新篇”,提出“齐心求发展,高效尽欢颜”的口号,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并利用班前会培训员工,使他们掌握“应知、应会”,新老员工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外来专家骨干充分发挥作用,大家同心协力,攻克一道道难关,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产量翻番,员工年综合收入接管前只有3000多元到2004年年平均收入10000余元。接管前税收一年最多交100余万元,2004年我们交了1360万元,这么一条小窑交如此多的税收,全国罕见。2004年说服集团投资2亿元(当地没贷款)再建一个新厂,2005年3月投产,2007年产量超设计能力26.9%,跨上国内先进水平,使资深的德国水泥专家菲舍尔先生连说“不可思议”,再三要我介绍生产经营的“秘决”。
一个个奇迹的实现,面对一张张笑脸,更使我忘记了疲劳。有时回想起七年来走过的历程,我非常感谢我的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非常感谢香港集团给我这个工作平台,非常感谢当地政府、部门、干部、群众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非常感谢父母的教诲,使我勇往直前!也非常感谢我的兄弟姐妹和家人,为我承担起照顾父母与家庭的责任,使我在这里能安心的工作。我为能为国家、社会、人民多做些实事而高兴,为能与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员工一起攻破一道道难关,使任何困难在上联人面前望风而逃而自豪!我将牢记父亲对我的教导,好好做人,积极干事,尽自己所能为员工、为公司、为社会多做好事,以不辜负父母的培养!不辜负集团的重托!不辜负员工及其家属以及当地干部、群众、亲朋好友的期望!
今年清明节,我们家族的人员基本上都回家扫墓,几十人又团聚在一起。我们在大妹妹家开了个家族会,大家对我父亲的缅怀有增无减,每人回忆自己和家庭的成长进步过程时,无不感到凝聚着父亲的精心指导,无不从心底里发出遗憾:“当时没抓紧机会向父亲多学一些经验知识。”大家表示要牢记父亲生前的教诲:
1、努力学习,认真做人,积极工作,多做善事,多积德,孝敬父母与尊敬长辈,团结同事,做一个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家庭、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并对得起自己的人!
2、懂得“感恩”与“惜福”。分清是非,掌握好可为与不可为的原则。
3、团结同事,懂得“惜缘”。严于律已,宽恕别人,“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得失随缘”、“做事掌握好‘度’”、“怀德维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