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快速阅读侵占这个时代
我们都幻想过这样的场景,抱着一本书冲杯咖啡找个小角落一读就是一天。
在这样一个快速阅读的时代,想象中惬意的阅读却不能轻易在现实中实现。
我们常常很忙,忙着为学业奔波,为生活奔波,为了房子车子孩子我们忙的不亦乐乎。于是我们开始习惯于快速阅读,于是我们倾向于碎片化阅读。
我们来理性思考一下,快速阅读其实是有利有弊的一种阅读方式。
它好就好在可以利用起碎片化时间完成一个个碎片信息的采集。在地铁上,公交上,等待的队伍中,我们只要掏出手机就能方便获取来自朋友圈,微博等国内外网站论坛的热点。我们能轻而易举了解不论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边的资讯。
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有弊端。零碎的时间并不能完成一个“读书人”对阅读的需要。大量的网络信息像洪水一般涌入我们视线的同时,带来了不用多加理解的简讯,却带走了值得人深思领悟的内涵。
我认为阅读的意义并不在于宽度,或许你说不对,阅读就是为了增长见识。而我却理解为深度更为重要,泛泛的了解却不加以深思的阅读,在我看来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获取信息的任务。阅读只有深度思考才能起到其作用。
儒学中有一个观点,我认为对于当下很是受用。即是“格物致知”,旨在强调通过探求事物的本质,来获得知识。当下流行的碎片化快速阅读并不能达到探求事物本质的高度,并不能带给人由表至里的思考。
阅读是一个过程,是不断探求不断深思从而充实自己的过程。所以结果不那么重要,读了几本没那么重要,读懂几本才重要。
古今中外的作家,每一位的书作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成的,更有女作家玛格丽特十年磨一剑著惊世之作《飘》。长篇之作其中所历经的磨砺,对人生的感悟不是快速阅读之朝夕可以概括的,作者用漫长时间看破的哲理也不是快速阅读能表达的。
我不是完全否定快速的碎片化阅读,毕竟在人来人往的繁华中,它曾给人带来一片宁静。不论是新闻类,常识类还是某个无聊人的朋友圈,在一定意义上它丰富了我们的见识并且成为我们获取最新资讯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这个被快速阅读侵占的时代,请你也放下脚步,抽出时间来安静的完成一次深度阅读,找个角落冲杯咖啡就这样和阅读进行一次深度的心里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