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人生图案|读书笔记《人性的枷锁》
从月初到月末,接近19个小时,把毛姆《人性的枷锁》看完了。这本书从菲利普9岁一直写到人近中年,仿佛过了很久很久。我的心情像过山车一般,为菲利普每一次的经历或喜或悲,犹如体验了另一种人生。
父母过世后,无依无靠的菲利普来到了伯父家。谨小慎微地看着大人的脸色,一个孤独的小孩,一个懂事的小孩,总是免不了让人更加心疼。
伯父把菲利普送进了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伯父自己得到了解脱。但对于菲利普来说,他进入了一个看不到尽头的复杂世界,同学嘲笑他跛了的那只脚,他的羞辱感、无力感、绝望感没有人知道。好在他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书籍,真替他开心,但又替他难过。开心的是他在阅读中找到了一个逃离生活种种痛苦的避难所,难过的是他依旧要继续面对这个现实世界中所有的失望。
他把友谊当做恩惠,小心呵护,却还是被朋友罗斯背叛,根本没人在乎他,生性敏感的他只能感受到无尽的嘲讽讥笑。
他找不到生活的曙光,直到伯父说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于是每天睡前他俯身跪在地上,把脸埋在手心,祈求上帝可以治好他的跛脚。坚持了几周,又几周,但还是没有任何变化。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把大人的话当做绝对的权威,即使是错的也不敢质疑,而菲利普虽然不再相信上帝,但也不敢忤逆伯父的意志,直到他长大成人,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他终于卸下了信仰的负担,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当他真正走到外面的世界,生活的风暴一刻也不停息地向他袭来。在伦敦学了一年的会计,在巴黎学了两年的绘画,之后用七年的时间拿下了医师执照,中间因为炒股把仅有的父亲留下来的几百磅全部打水漂,沦落到食不饱腹、露宿街头的地步,在商场领着微薄的薪水做导购员和服装图纸设计师,和米尔德里德反反复复纠缠着一段支离破碎的感情,经历了亲人伯父伯母、朋友克朗肖和海沃德的相继离世,终于看清了生命的本质,不再纠结于人生的意义,菲利普最后遇到了自己的挚爱,萨利的出现,让他知道这个世界是有人爱他的,他是值得被爱的。
有点心酸,他一直对人友善,但回馈他的总是冷嘲热讽和背后的闲言碎语。在这个世界仿佛他是多余的,当他开始行医,当病人信任他时,他才发觉被人肯定是一件多么让人满足的事情,这也许就是最后他选择学医的原因吧,被需要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本书不单单在讲一个人的成长史,而更多地是描述一个人找到自我的过程。这本书刻画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元化。这本书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没有至善至美,菲利普是一个本性淳朴但被社会磨砺得也有自己邪恶黑暗的一面,这就是人,复杂立体。
在菲利普的身上,我看到了毛姆《面纱》里的凯蒂和《刀锋》里的拉里的影子,他们都在追寻自己,与自己和解,这是人生最根本的命题吧。
而回到书名:人性的枷锁,从始至终,菲利普最烦恼的就是自己腿瘸了,这是他在人群中的敏感脆弱点,但这也许只是最表面的一层桎梏吧。最深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付出的一切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他为什么要经历那些痛苦的体验?这些问题,何止是菲利普,我们芸芸大众每天可能都会问自己,无解那就进入到一种沉沦的生活中,参悟了就可以过一种本真的生活。
毛姆的书,至少我看的这几本,都带有一种对哲学问题的思考,菲利普渐渐变成了一个斯多葛主义者,“他有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只要他接受所有屈辱,面对厄运迎头而上,他就是在扭转那只看不见的命运之手。”做好最坏的准备,坦然面对一切,仅此而已。
我想起了有次看罗翔老师的视频,他说了一句话,“做自己该做的,并接受事与愿违”。后来的菲利普开始把人生看做编织图案,痛苦或者快乐都只是图案上的一小部分内容,接受所有的一切,当人生落幕的时候,回顾这一生,至少自己的图案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