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第八(8)
原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
孔子说:“仁德之志在学《诗》中发起,仁德之道在学礼中建立,仁德之性在学乐中成就。”
心智、志向,是从《诗》而兴起的,要学《诗》。
要能够和人相处的时候立得住脚,立身行道,就要学礼。
一个人的修养完成,就要靠乐。
夫子是用“诗、礼、乐”这三个科目来施教,希望能够达到“兴、立、成”这三个教育目标。
“兴于《诗》”。
“兴”,朱熹先生说,就是兴起的意思。
教育最开始就要先学《诗》。 《诗经》挑选的原则是什么呢?“《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也就是可以引导我们思想上面,去恶从善的这一些诗歌。它可以让我们发起想效学圣贤,学君子的志向。
像《蓼莪》这首诗里面我们读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扶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读着读着,会让我们内心兴起一种,“哎呀,我的父母亲真是恩德浩大。我得要好好想到他的辛苦,赶快把握时机好好孝顺父母”;
又比如我们读到了《木瓜》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人家虽然送我的只是非常平常的瓜果——木瓜、木桃、木李,但是我回送的却是一些像琼琚、琼瑶、琼玖这样的美玉。不是回不回报的问题,也不是等不等值的问题,而是啊,我非常珍惜这份真诚的感情。读着读着,我们的内心就会兴起一种想法:“对呀,就应该这样!虽然他对我不太好,但是我应该要像诗里面所说的君子,好好地去对待他。不是公不公平的问题,而是‘我欲仁,斯仁至矣。我们的心就温柔敦厚,心就去恶从善,“思无邪”起来了。
虽然学《诗》让我们感发了情感,立了志,但是落到生活当中、待人处事当中,毕竟我们是普通人,情绪啊,或者配胃口的老习惯,还是会常常跑出来。
这时候我们就要用礼来克制自己
在《礼记·曲礼》篇也说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道、德、仁、 虽然学《诗》让我们感发了情感,立了志,但是落到生活当中、待人处事当中,毕竟我们是普通人,情绪啊,或者配胃口的老习惯,还是会常常跑出来。
在《礼记·曲礼》篇说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道、德、仁、义”,这四个概念如果没有礼,它不可能实践出来,在我们身上住下来的。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记》的《曲礼》也说:“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最后我们来看“成于乐”。
心志从《诗》而兴,由礼而立而实践,最后完成的阶段就要靠乐了。
在《礼记》的《乐记》里面说到:“乐者,天地之和也。”
真正的乐,可以让我们的心和我们的身,可以整个和天地合而为 乐可以养人性情,潜移默化,内心还会净化,有这种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