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清帝退位诏书:满清王朝如何寿终正寝?

2022-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金台望道

【细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013)】 小高不吃肉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陈列的清帝退位诏书:

武昌起义的胜利,引起帝国主义的仇视,各国公使一致压迫清廷起用袁世凯。清廷不得已任命袁为湖广总督,令其督师南下。袁世凯以脚病未好为借口,不肯应命,暗中却操纵北洋军怠战,并提出组织责任内阁,给他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等条件,要挟清廷。

清廷被迫召荫昌回京,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和节制水陆各军。袁在彰德“遥领圣旨”,下令北洋军向革命军进攻。十一月二日攻下汉口后,即按兵不动,而后带卫队抵京。十六日组成责任内阁,迫使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务,袁世凯总揽政府大权,接着便下令北洋军猛攻汉阳,炮击武昌。

南北内战爆发后,华南地区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朝中央,但清廷仍控有北京附近省份。最后孙中山与袁世凯密约,若袁能使溥仪退位,就让他担任大总统。袁世凯便一面胁迫,一面劝说好让溥仪退位。袁世凯一面施加压力,一面提出优待条件作为诱饵。

袁世凯如何让溥仪退位

第一招,哭鼻子

年幼的溥仪,在那场最后的博弈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他后来回忆道:有一天在养心殿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着眼。她面前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也是满脸泪痕。殿里别无他人,安静得很。胖老头抽缩着鼻子,声响很大,一边说着话。

后来溥仪才知道,胖老头就是袁世凯。

第二招,死亡威胁。

袁世凯在一封给隆裕太后的密奏中写:“读法兰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子孙,靡有劫遗也。”他这是恐吓: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若不退位,清皇室的子孙也将不保。

第三招,武力逼迫。

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将领46人联名电奏,要求立定共和政体。当天,清廷强硬派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王公官员纷纷转移财产,人人思危。隆裕更是胆战心惊,哭着对袁世凯说:“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你手中。”

袁世凯软硬兼施,清帝退位水到渠成。

由于惊吓过度,隆裕太后宣布退位之后郁郁寡欢,只过了一年就病死。死前,她留下了著名的一句话:“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奉隆裕皇太后懿旨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宣布退位,由此结束了清王朝260余年的统治。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这虽然是无奈之举,对清政府的王公大臣们来说,是一桩屈辱的事情,甚至袁世凯都会和隆裕太后相对落泪。但是,在现在看来,清帝逊位事件,恰好同辛亥革命的伟大,形成了某种呼应。他们都是民主共和国的成果。

大清的玉玺和龙旗:

《清帝逊位诏书》虽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宪法文本,但它总结了晚清以来若干次改良立宪运动,是清末立宪进程的一个漂亮结点。《清帝逊位诏书》更像是一份契约型的文件,是清帝逊位给“共和立宪国体”的契约,它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法理传承。

溥仪退位后的优待条件

由于清朝皇室退位一事,隆裕太后非常配合。为了履行承诺,南京临时政府也颁布此前与爱新觉罗达成的两份协议,《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和《优待皇室条件》,共包括三大条款19条细则:

一是关于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

1.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2.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3.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4.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5.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6.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7.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8.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二是关于清族待遇之条件

1.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2.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

3.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4.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三是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1.与汉人平等。

2.保护其原有之私产。

3.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4.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

5.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

6.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

7.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大清亡国虽然遭人“同情”,但爱新觉罗氏在历代退位皇室中,所享有的待遇是最好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和《优待皇室条件》。明确规定,即使溥仪从皇帝位置上退下来,他依然享有皇帝的尊号,居住的场所依然在紫禁城,衣食起居等支出由新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赡养。

袁世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1912年2月,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但此前临时政府成员已经做出约束他的种种举措,突出的两条分别是:

一,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二,袁世凯就职临时大总统必须要到南京,还派出使团迎接袁世凯南下。

袁世凯当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北京,跑到南京去束手束脚,但这个话不方便公开说,思来想去决定做一出戏。

袁世凯私下命人召来陆军第三师师长曹锟,要求他带着士兵在北京街头发动一场假兵变,以便吓阻前来迎接他南下的临时政府使团。

北洋军本来就对袁世凯言听计从,曹锟更是因“憨厚老实”,对袁世凯更是绝对服从,这纵兵作乱的丑事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于是,在临时政府使团到达北京后的一个晚上,北京繁华街头突然出现了不少北洋大兵,他们三五成群,一边乱开枪,一边对商户进行抢掠,吓得街上的老百姓四散逃跑,听到声响的商户更是一个个紧急关门关窗。

临时政府使团所居住的馆驿附近,更是大兵集中、枪声密集,使团成员不得不跳窗躲避,心惊胆战地过了那个晚上。

这次兵变虽然很业余,因为北洋军是袁世凯在清朝时按照德国陆军标准训练出来的,纪律严明没有作乱的“经验”,但也给了袁世凯充分的借口,那就是北方局势还不稳定,不方便南下去就职。

临时政府使团当然不清楚其中的关节,只好拍电报劝服孙中山等人,同意了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失去了对袁世凯的制约。袁世凯算是如愿以偿了,接着他借助北洋军的实力,成功镇压二次革命,驱逐革命党人,还逼迫国会选举他成为正式大总统,权力堪比之前的帝王。

然而,这时的北洋军已经不再对袁世凯俯首贴耳,各省督军纷纷拥兵自重,把人事权和财权把控,袁世凯无力也不能指挥自如。等到了袁世凯要称帝的时候,北洋军官真正支持的并不多,反对的有之,阳奉阴违的更多。蔡锷等人开始反袁后,袁世凯命令北洋军镇压,但大部分北洋军官都在观望,甚至暗中与反袁势力合作,还有的干脆趁机独立,袁世凯在绝望中去世。

袁世凯登基所穿龙袍:

袁世凯的败亡,论者认为是帝制已不可为,苗头在他让曹锟纵兵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因为在此之后,兵变成为家常便饭,军人干政左右了政局,袁世凯的身败名裂,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