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一哲-陪伴父亲的就医体验

2017-07-08  本文已影响48人  福托得是我

          这一期的写作任务公布后我很快就与一哲联系上,一哲了解到我的职业后就决定围绕医生这个主题来采访。而我还没有准备好,于是打开了她的简书打算从了解一哲入手。从她的文章《如果我改变,世界也会改变》里了解到她因为照顾重病家人而出现精神压力的严重变化,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我想从医生的角度,通过她家人治病经过了解一位普通人的就医体验与感悟。

治病经历

          她的老父亲,去年在北京大医院通过手术确诊为晚期淋巴瘤后制定好化疗方案,回到老家地市级肿瘤医院进行化疗。刚刚出诊断的时候,医生对病人的预后判断是很差的,甚至北京的专家把病人生命预期预测在不一定过到今年五月份。但是经过医生 病人及家属的各方努力,目前病情稳定,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化疗方案,等待进一步的评估。

对医院最满意及最不满意的地方

          住院期间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事情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患者回到当地化疗过程中出现发烧 呼吸困难,经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且告了病危,医生甚至说最好的药都已经用了,实在不行让家人再回北京去,但当时的病情让家人难以决定再往北京折腾… 这时候还是那位大夫 ,联系了另外一家医院的呼吸科主任,来肿瘤医院会诊了病人,确诊间质性肺炎,并给出治疗方案,病人很快脱离了危险。虽然目前治疗效果已经打破了医生的部分预言,但一哲感觉肿瘤科医生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总是在划定死亡框架下的所谓带瘤治疗。医生心理已经先给癌症患者判死刑了,在这样死亡框架下的治疗总让病人及家属觉得消极。虽然癌症是医学界还没攻克的难题,但是病人的心理是难以接受带着这种死亡框架心理的医生给予的治疗。

男神医生

        在北京给她父亲做手术的那个外科男医生,就是看病过程里唯一遇到的能够称得上男神的医生,干脆利落,果敢自信,让病人一见就有信赖感和安全感 。一哲觉得好医生的评定标准就是好的医术,即使那位男神,在他的自信背后一定是有过硬的医术支撑。

模棱两可

          她不喜欢医生给患者模棱两可的建议。虽然她也知道医生不是神仙,病人想要更确切更百分百的答案也很难。她希望医生能尽量在医学知识的立场上给出中肯建议。这次治疗过程里面的主管大夫,一哲让他给个治疗方面的建议,结果是这个方案可以,那个方案也不错,搞得家属很无奈,不知道到底哪样是好的。毕竟作为患者,和医生掌握的疾病信息不对称,两者沟通起来会有困难。所以她觉得如果通过上网收集疾病的知识,会更加有利于和医生沟通病情。

轻松话题

          讨论完沉重的疾病后我们选择了一个轻松话题,我笑侃着问她会不会选择医生作为爱人。她觉得医生这个群体整体素质都不错,当然主要是在看病时能相当给力的。至于如果自己的孩子想当医生,她还是支持的,毕竟医生这个职业还是很不错的,容易有成就感,不过有点辛苦。

        采访的最后我给了个意见给一哲。如果下次你让医生给治疗建议的时候,不妨让对方假设病人是医生自己的亲戚朋友的话会如何抉择。作为医生我一直喜欢星云大师的一句话“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这也是我和所有从医者的追求。另外,她父亲目前在治疗过程中恢复超出医生预计的重要因素是他老人家乐观的心态。希望老人家在这个聪慧孝顺的女儿的呵护下战胜病魔,安享晚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